【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我们的节日为什么越过越多
  作者:陈宇浩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8-11 | 点击数:6860
 

  光棍节 男人节 爸爸节铁兄弟节
  女生节 忏悔节 左撇子节 ……

  最近几天,范冰冰正在为8月8号倒腾一份神秘大礼,这是送给自己老爸的“意外之喜”。在网友“众人拾柴”的推动下,取自8月8日谐音的爸爸节,已迅速成为这几天的时髦话题:“反正是多一个尽孝心的机会,有什么不好?”范冰冰说。

  与此同时,80后张铭全,正紧锣密鼓筹备着与女友的“七夕之旅”:“8月16号嘛,也快到了。”这个年轻的音乐制作人,准备带女友去嘉兴的古窦泾村,参加当地的七夕香桥会。张铭全说,女友是学民族舞的,他们俩从相识到现在,从来不过“2.14”,“我们只过七夕。”

  “节日秀”,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主流姿态,出现在都市人的视野中。男人节、左撇子节……不可否认网友的草根智慧,他们辛勤炮制的动机,只是让更多“特定人群”能享受待遇;七夕、鬼节……这些传统节日,也不再只存活于老一辈的唠叨里,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膜拜回归传统的时髦。现在,中国人一年要过几个节?不好意思,这个问题连中科院都很难回答出来。


  自创节日层出不穷  8月3日成了男人节

  这一天,策划人宋裕涛收到10条祝福短信

  “呶,这是一条。”宋裕涛向记者展示着手机里的短信——“每一年的这一天,我都想对你说一句话:你这个死八三!”他一边乐,一边飞速地按着向下键,“还有这条。”——“谢谢你让我天天过女人节,今天给你一次机会,过男人节吧。”

  在8月3号那一天,宋裕涛至少收到了10条类似的短信,其背景是在网上被疯炒的“男人节”,之所以选择“8·3”这样的日子,竟然是因为要和“3·8”妇女节相对应。“感觉挺好的啊,虽然没收到什么礼物,但至少有归属感了。”宋裕涛打趣道。

  在网上,一篇名为《男人需要自己的节日吗?》的帖子同样红得发紫,在这项关于是否设立“八三男人节”的调查中,6000多人里竟有80.24%的网友选择“应该”,理由是“现代男人太累,压力太大,确实需要缓冲”。

  宋裕涛也有同感,身为杭州某广告公司策划,他已经连续3个月没有双休日了:“前段时间忙动漫节,现在又在帮商家做一些夏季清凉月的推广。”宋裕涛说,因为忙,直接导致他从“山羊胡”变成了现在的“络腮胡”:“如果男人节真能变成法定节日,我也不奢望什么礼物,只要能像三八节那样放半天假就好。”

  跟宋裕涛一样,力轩这两天也在忙着呼朋唤友,不是为了“男人节”,而是即将到来的“8·13左撇子节”。现为Mr.Blue录音工作室制作人的力轩,从小就是个左撇子,吃饭、写字、打球,他都会习惯性地使用左手。就连乐队演出,他也曾一度想用左手握吉他,最后苦于没有合适的乐器而改用右手。

  大概在半年前,力轩从朋友那儿知道8月13号是国际左撇子节,“想不到我们这种‘特殊人群’也有节日。”这让力轩颇为意外,从那以后,他就刻意在论坛里结交一些同为左撇子的朋友:“其实左左(左撇子的昵称)里有很多名人,达芬奇、毕加索、爱因斯坦全都是。”力轩说,8月13号那天,他会集合一群左撇子开个Party,“肯定会很好玩。”

  “4·17铁兄弟节”(取“死一起”谐音)、“11·11光棍节”……网友们的奇思妙想,让现代人要过的节日越来越多。“这是一种变相的释放压力的方式。”浙江工商大学社会学教授马良说,“有人愿意发明,也有人乐意去炒,如果几年后发展到每周都有节日,我们也不用感到惊讶。”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今日早报 2010-08-09 08:54

上一条: ·[刘锡诚]重建国学与节日文化——继承与弘扬传统节日断想
下一条: ·重阳节:一个敬老并登高的日子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张云莉 张隽波]植树节:一体多面的现代节日先行者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
·[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
·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何杰峰]传统节日视野下的泰山信仰重构与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