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的第四步是法师作法。在整个六月会的活动中,法师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他代表二郎神治病禳灾,推算吉凶,因此成为二郎神下界的载体,是人与二郎神的中介。
法拉作法是在献牲和阿卡念“桑经”之后。法拉用柏香水洗手,在殿内穿戴好法衣,(注:法衣的样式与萨满的服饰十分相似,上衣为黄色的坎肩,下衣为女式的花布条裙子,头戴五方莲花帽,上面印有二郎神、文昌神、阿尼玛卿神等五位神灵的像。)坐在殿内二郎神前一条用白羊毛毡覆盖的长凳上,口诵经文,不一会儿即全身颤抖,神情恍惚,这表明二郎神已附体。法拉时而坐在大殿内,时而又一脚踏在铺有白哈达的门槛上。这时,村中的八个壮汉(四人一组)轮流把二郎神轿抬出庙,开始在村内巡游,称为“转村”。“转村”是在六月会期间不可缺少的一种仪式。轿子出发前,要有一位老汉给轿子敬酒。神轿先在桑炉周围转上一圈,后又转到庙的四角,之后抬出庙门。此时,法师始终处于二郎神附体的状态,跳来跳去。“转村”的时间并不长,等神轿放回殿前的长凳上时,法师也停止了发神。神轿进来后,要再一次敬酒、添桑。廿二日,法拉通常都要发神两次,第一次发神到此即算结束。此时,众人散去,庙中只剩下负责做饭的人,还有执事老人等陪同法拉享用牲肉,牲肉主要是灌肠和羊背,煮熟之后,先敬献神,然后人们才能食用。下午5点钟,法拉还要再发一次神。
周屯的法师在六月会跳神时,要身穿灰色长衫,头戴黑色毡帽,手拿羊皮鼓,同时有两个以上的人陪跳,直至法师进入发神的状态。在牲祭时,法师身穿黄色长马甲,头戴前面坠有许多小铃铛的黄色包巾,(注:据说过去一般都不用黄包巾,而是把头发散开,只是在去病禳灾时才戴包巾。)后留有辫子。法器为一个羊皮鼓、一对口钳、一把短剑。马甲的颜色按照其主神所穿袍子的颜色而定,周屯二郎神身穿黄袍,其所属法师穿黄马甲。(注:刘屯文昌神身穿绿袍,其所属法师穿绿马甲;龙王身穿红袍,其所属法师穿红马甲。甲堂村二郎神的法拉原来穿红马甲,现在受周屯影响,改穿黄马甲。)廿三日,法拉发神三次:中午一次,下午两次;廿四日发神四次:中午和下午各两次。廿五日是六月会的高潮,发神五次:中午和下午各两次,晚上一次。该村“转村”的时间也较长,晚上要烧白纸做成的长钱。程式基本一样,没有什么明显的结束仪式,最后将神轿抬到殿内即可。
二郎神的法拉都是非专职的,但多为世袭。他们平时务农,六月会或平时人们有事相求时,才做法事。法拉必须由活佛认定后,才有资格做法事;认定他的活佛越多,其法力就越大(详见后文)。
在二郎神的祭祀活动中,女性地位很低,当地人认为女性不洁,忌讳女性参加。祭祀活动自始至终都由男性操办,女性一般仅在外围观望,不能参与。有些地方的女性连进入二郎神大殿的权利都没有。如尕布村的女性不但不能进殿,甚至连站在大殿外的台子上都不允许。周屯虽允许女性进庙,但要求女性扎住裤角,以防异味从裤脚出来,弄脏了神。
三、二郎神祭祀活动的组织及其经济状况
有祭祀活动,就会有一定的组织和经济来源。二郎神祭祀活动也是这样。但不同地方的组织,其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现就安多藏区几个有特点的村子做一论述。
杨家村二郎神庙的祭祀活动没有制度化的组织机构,一般都是由几个年长的老人发起和组织。他们的这种地位已得到村民的认可,但平日里他们没有特权,其作用只有在二郎神祭祀活动中才得以显现。他们主要安排祭祀活动的规程。神庙原来由桑中寺的僧人守护,因经常发生盗窃,卫生也太差,后来改由本村人看护,每年给看护人1700斤麦子,其职责是每天负责打扫卫生、煨桑等日常活动。六月会期间,每户交10斤面、2斤青油、5元钱。每年全村分为四组,每组7-8户人家。信徒们捐钱的很少,大多是捐实物。杨家村二郎神庙的经济收入不多,祭祀时从市场买些羊肉象征性地煨桑,荤桑也并非每天都有,而是隔一天煨一次,共煨三次。
尕布村二郎神庙的组织结构也不明显。在六月会期间,每三家为一组负责一天的伙食。神庙的管理者是通过推举产生的。现在的管理者阿布扎扎自1999年以来一直管理二郎神庙,他是乡退休干部,有工资收入,不要看护费,由此解除了村民的负担。该村神庙有可观的香火收入,2002年神庙修新殿以及第二年的内部装修,经费都是来自平日的香火收入。
隆务街的二郎神庙在组织上则比较正规。他们成立了寺管会,作为二郎神庙的管理机构。寺管会由信徒选举组成,包括主任、会计、出纳、保管。他们是义务服务,不收取任何报酬。寺管会负责安排庙里的一切工作。隆务街的二郎神信仰者约有170多户,按街区分成四组,轮流负责每年六月会期间的祭祀费用。此外还有来自信徒的募捐,如2004年六月会期间,人们共捐了4只羊和3000元钱。寺管会雇人管理神庙,每年给他720元钱、250斤小麦、220元柴火钱,还可享受所有供品。寺管会的财源主要是信徒们的香火钱,此外还有一些来自圆通寺的房租。每天的收入、开支及信徒们的捐款都于庙中公示。
尕队村二郎神庙的守护者是由法师指定的,一般是两个人,他们按月轮班,只是义务看管,负责打扫卫生、煨桑,一般情况下为一年一换。其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信徒的香火钱。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