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黄宏]虎虎生威 虎虎相欢:谈古器物中虎形象
  作者:黄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8-18 | 点击数:9606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中热情地呼唤中国“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希望“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在去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中,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国的“乳虎啸谷”,正是中国这只“虎”,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带来了希望。

  中国人崇虎,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时期。1987年,在河南濮阳出土的仰韶墓葬中发现壮年男性西侧有一蚌壳捏塑虎形,东侧则是一龙形,墓附近,还有两组蚌壳捏塑的龙虎合体和面西的奔虎形象。这一发现将中国人的崇虎理念追溯到了六七千年前。

  中国古代的图腾中也少不了虎。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白虎被视为西方之神,象征春夏秋冬,也是水火木金的“四象”之一,在二十八宿天文观形成后,以每七宿为一象,组成东南西北四大区动物星象。

  春秋战国五行说流行后,四象配色,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汉代道教盛行,四神大量出现在瓦当、铜镜及画像石、画像砖中。东青龙、西白虎、北朱雀、南玄武,成为统领四方的神灵。

  在笔者收藏姚华所拓的汉白虎瓦当拓片中,图中的白虎昂首伸爪,尾部高扬,身长双翼,似腾云驾雾,气势威猛,形神兼备。笔者收藏的汉代鎏金带钩、鎏金温酒器和战国铜镜上的白虎形象,也都十分威猛(图1—4),极具艺术性。

  商周青铜器中的虎形象,多有凶猛、狰狞的一面。1957年,安徽阜南一位农民在月牙河打鱼,一张旋网撒出去,竟戏剧性地拉出8件青铜器,其中一件商代的龙虎纹青铜尊,高50厘米,重26.1公斤,堪称重器。腹部三组虎纹,虎头突出,瞪眼张口,虎身对称,虎口下蹲一双臂屈举的人,神情悲悯。这使人不禁想到另一件流失海外的“乳虎食人卣”,该青铜器直接把人首放入了虎口中。一些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中国古代艺术中一个具有宗教意义的人兽相伴的符号,或者说叫“人兽母题”。意思是,巫师借野兽张开的大口,嘘气成风,帮助巫师上天。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就持这种观点。这个解释一下就把“可怕”变为“可爱”了。日本出版的《世界美术史》的中国部分,就曾把收藏于今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阜南龙虎铜尊作为封面刊出。当年,毛泽东、邓小平都曾到安徽省博物馆观赏了这件龙虎尊,毛主席还绕着龙虎尊的玻璃展柜转了一圈,一一看个清楚。

  其后,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又出土了1000多件文物,其中不少器物上都饰有虎,成了这批青铜器的一个鲜明特色。除有伏鸟双尾铜卧虎这样的变形虎雕塑外,9件虎形扁足鼎中,7件双耳上还铸有虎形,可见这与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习俗有关,是为了起到沟通天地神人的作用。

  在汉代青铜镜中,多有“羽人戏虎”图像,其意义何在,专家还未作出解释。但虎吃旱魃,却是有些来历的。正因为白虎发威,把造成骄阳当头、赤地千里的旱魃吞食了,才带来了五谷丰登、天下太平。笔者收藏有一只错金银的虎斗羽人的汉镇,不知为什么虎未吃旱魃,却斗上了中国的本土神仙——羽人,这也有待古代神话学家给我们作解了。

  其实,在古人眼里,人与虎之间就是一种沟通天地神人的关系。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的伏鸟双尾卧虎,虎身上有一只立鸟,就表现了虎与其他动物的和谐,中国古代艺术中御龙、御虎的形象有不少。人和龙虎,也并非都是你死我活的关系。笔者收藏有三只汉代的合欢虎镇,一只是银的,一只是鎏金的(图5),还有一只是错金银的(图6)。三只乳虎纠缠在一起撒欢作乐,十分可爱。汉代合欢虎有什么典故,尚未可知,但在《高僧传》里,却有北齐高僧僧稠“谐二虎”的记载,说的是北齐得道之高僧僧稠在王屋山修法途中,见二虎相斗,形状惨烈,乃施法力,使之相解,并阐佛法教义,加以度化,二虎则从此抛弃野性,和谐相处,并追随僧稠,弘传禅法,“僧稠谐虎”遂成千古美谈。

  对虎的崇拜与虎的秉性是直接相关的。虎,被称为山君,它有君临山野的威猛,独往独来的无惧,斑斓矫健的雄美,虎视阔步的自信,这一切,使它具有王者之风。笔者收藏的汉代金银平脱四虎镇(图7)和立虎啸谷虎镇,都很有王者之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被认为具有驱邪镇魔的神灵作用。汉应劭在《风俗通义·祀典》中称:“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正因为虎被看成是能辟邪驱魔、吃鬼镇妖的神物,所以自汉代以来,就有除夕“画虎于门”习俗。虎成了威严、正义、力量的化身。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7-27 17:13:0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邓启耀]“云南观音”阿嵯耶
下一条: ·[巴莫曲布嫫]语言的魔力:凉山彝族咒经的意义指归
   相关链接
·[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于佳卉]有神若飞来
·[闫睿欣]“赛博”求签:新型民间信仰实践互动模式研究·[徐凌]农耕驱蝗:后稷与刘猛将形象的相关性
·[王媖娴 常秩豪]民间信仰与乡土社会的纠纷调解·[王小蕾]海疆与内地的融合:明清以来岭南民间信仰在南海诸岛的传播
·[王嘉炜 宋昕曌]从地方豪杰到忠义神灵:《金沙魏公将军壮烈志》的神性塑造·[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
·[乔英斐]“希望”作为学术概念的可能性·[宁祥文]民间信仰与高台教化:从风俗观念到戏剧实践的探索
·[倪晨嘉]澳门哪吒信俗的景观叙事与景观生产·[马骁]从乡村到城镇:民间信仰的时空转变
·[刘婷 刘会惠]城市化转型中民间信仰的动态构建·[林旻雯]民间信仰与非遗保护实践
·[黎俊溢]澳门半岛石敢当调查研究·[姬厚祥]宗门立会:宗族分门竞争中的民间信仰生产
·[洪陈方洁]头家理事会与宗族社会治理机制的当代自洽·[葛金华]太湖流域“白鱼传说”的叙事逻辑
·[丁影影]传说动力学对民间传说叙事建构的作用研究·[程浩芯]民间信仰研究的文本进路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