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上午好!
自2004年我国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今年的6月10日我们又迎来了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在这期间,列入国家首批保护名录的51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正式宣布,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活动相继展开。我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开端良好,进展顺利,受到了政府、社会和学术界的共同关注。今天,由华中师范大学和长阳县人民政府、长江大学学报主办、名流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在我们华中师范大学开幕,我在此代表华中师范大学向来自国内外的学者、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与问候!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涉及领域宽泛、工作内容繁杂、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面对着悠久而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置身于如火如荼的文化保护活动,我们发现有许多现实问题亟待学术界回答,许多深层次学理问题尚未解决。今天国内外学者聚集一堂,畅所欲言,交流思想,共同总结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积极探索符合本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既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也将是一次难忘的学术经历。诚如文化部长孙家正先生所言:“当历史的尘埃落定,一切归于沉寂之时,唯有文化以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形式留存下来,它不仅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定的历史凭证,也是这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和智慧与力量之源。”我们高兴地看到,这样的文化自觉意识正在越来越多的人们身上体现出来。这次,名流房地产公司、长江大学学报、长阳县政府积极热情地协助我们筹办这个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就是一个令人欣喜的证明。
华中师范大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校,学科门类齐全、人文底蕴深厚。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一批师生致力于民族民间文化的研究,在这个领域辛勤耕耘,开拓进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学术资源与优势。首先,我们对校内的优势学科进行学科整合,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聚集了一批在民间文学、民俗学、楚学、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武术等领域各有建树的专家,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今年,文学院又获得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进一步显示了我校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实力。其次,我们急国家之所急,加强学校教育,大力培养文化遗产学方面的专业人才。目前,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已开办全国首个文化遗产班,通过对中国文化遗产的调查、评估、申报、管理、保护、利用及开发的深入学习,培养文化遗产管理与利用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此举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再次,我们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成果和知识技能充实到相关学科的教学中,更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给大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提高了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人文素质。
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工作,已成为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这种有利形势,更激励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大投入,在继承已有成果和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对话。从教学改革到学科建设,从保护实践到理论研究,认真反思过去,不断超越创新。希望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能够为自由开放的学术交流提供良好平台,进一步推动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促进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携手共创人类文化多样化的美好未来。
最后,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2006-8-6 15:52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