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李冬君]关于《叶隐闻书》和武士道
  作者:李冬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7-10 | 点击数:20616
 

  而吉田松阴,就如同速须佐之男命大闹高天原一样,闹得幕府胆战心惊,他当然要受惩罚,神可以有自由意志,他不能有;神可以不死,他必须死。我们都认为他死了,可他却认为,自己忠魂不灭,可以七生报国。这种七生报国的思想,山本常朝也有,在《叶隐闲谈》里,他说,与其成佛,还不如做锅岛藩武士,哪怕轮回七次,也要生为锅岛藩武士。

  开创明治时代的人物,身上都有一股子这样的狂气,可这样的狂气,同时代的中国人,曾、左、李,包括后来的光绪帝,谁有?这不是哪个人的问题,是文化问题,文化疲软了,狂气不得出,怎能开创历史?

  除了豪迈的狂气,武士道里还有股子阴冷,那阴冷或许来自《古事记》里的王子倭建命,他从小就会不择手段的谋杀,长大以后,诸侯们都在他阴冷的杀气里一个个倒下,杀人的血腥,激发了他的诗情,他还多愁善感。这种阴冷,也传给了《叶隐》,对于残酷的死,而有诗兴。

  明治时代的思想者们,多是狂者,狂能开创历史,当福泽渝吉高举“脱亚入欧”旗帜,推动文明转型,实现国策转变时,他是狂者。可当日本同西方列强一道侵略中国,我们就感受到了“脱亚入欧”的狂气里,带有帝国主义的阴冷杀气。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不再是天下观里的道理,而是因为“入欧”了,欧洲人侵略中国,它理所当然要加入。当植木枝盛以“我就是神”来推动自由民权运动时,我们禁不住要为他的狂气喝彩,可仔细一看,就发现,原来运动的神圣目的,同样走向了阴冷的国家主义时,我们又不禁要为这种来自武士道的狂气感到悲哀。

  明治时期,武士道,通过《军人敕谕》成为军人之道,通过《教育敕谕》成为国民之道,武士的狂气,当然就变成了日本文明的狂气。武士之狂,还是个体,多少还具有审美的价值。而文明发狂,毫无疑问,那就是帝国主义,我们要注意。

  (《叶隐闻书》,〔日〕山本常朝著,李冬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32.00元)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光明网-博览群书 2010-07-05 01:05:3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吴熊和]宋词中的民俗
下一条: ·[洪九来]“封建”一词的文化史
   相关链接
·[毕雪飞]牛郎织女故事在日本中世的生成与叙事观的转变·[姚琼]从怨灵到御灵:论古代日本御灵信仰的形成与吴越文化的关联
·[吴珂]微观视角下的“日本遗产”制度批判:物语建构、乡土逻辑与双方向利用·[王京]近代日本的中国民俗研究与相关收藏
·[罗瑛 潘小漫]百余年来日本学者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视域及特色·[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刘雪瑽]“知识束”与“概念集”:以《山海经》为例论古代日本的异文化接受机制·[李鹏]文字文明的溯源:人文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的神话学阐释思考
·[李琳]文昌信仰在越南的传播与越南科举文化·[程梦稷]拟效、挪用与回应:从近世日用类书看“山海经图”在江户日本的流衍
·[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孙敏]母题共享与话语耦合:日本英雄祖先故事的信仰图景
·[那仁毕力格 萨其拉]古代人禁忌习俗多样功能探源·[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安德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新的文明交流框架·[李雨露 沈昕]乡风文明建设背景下非遗文化场域空间生产的实践研究
·[李涵]倡导新时代“厚养薄葬”文明新风尚·[朝戈金]口头传统对于人类文明赓续的意义
·[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陆薇薇]日本灾疫叙事中的妖怪传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