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隐”是什么意思
“叶隐”一词由来,缘于西行之诗,西行诗曰:“隐于叶下,花儿苟延不败,终遇知音,欣然花落有期。”
此说甚美,有一种日本文化特有的含蓄美。万绿丛中一点红,是中国说法,可那一点红,并不隐于叶下,而是绿叶配红花,气象甚大。但日本文化,却说武士如花,隐于叶下,当你为他的羞涩而感动时,他的狂气却突然爆发。另一说法是,取自佐贺特产——叶隐柿,将武士比作隐于叶下的软柿子?这比喻有点土,有点俗,不过,倒很像隐于树叶下默默奉公的武士,只是有点儿土气有余,而狂气不足,软柿子式的武士,恐怕很难说是好武士。
日本文化“小”,所以,山本常朝归隐,自称隐于叶下,不像中国文化“大”,即使归隐,也是隐于林下。叶下与林下,气象之大小,不可同日而语吧!但不能因此而分高下,大的不一定就好,大而无当就不好,小的往往美好。或曰,叶即武士,武士归隐,就是叶隐,刚好常朝归隐,便以“叶隐”为书名。但日本文化,多以花喻武士,少以叶喻者。以花喻主君,叶喻武士,为常朝特例?武士“万绿”,而主君就是“一点红”了。此亦聊备一说而已。
二、为什么要叫“闻书”
山本常朝52岁时,是1710年,已“叶隐”10年。这一年,来了一位名叫田代阵基的人,只有33岁。两人初会,各自吟了一首俳句,表达他们心中愿望。常朝俳号“古丸”,在俳句里,他以“洗尘的山樱”自喻,也就是隐于叶下的“叶隐”者了,从俳号看,常朝“信而好古”,一如孔子。阵基俳号“期醉”,很青春的俳号,可以看作是期货。
他在俳句里,将常朝比作是天上的白云,和目下之花,他说自己到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可以同这片云、这朵花相伴了,表达了一种忍恋。常朝听了这首俳句,想必很感动,十年叶隐,那份孤独可想而知,忽有粉丝不期而至,他一感动,就打开了话匣子,话儿滔滔,如放水矣。一个口若悬河,不停地说;一个不动如山,默默地听。常朝口述之后就去世了,阵基又花了7年时间成书。
这本书,可以说是,常朝于“叶隐”时口述,阵基据当时之口述笔录,补充了一些口述以外由他本人提供的材料,所以叫做《叶隐闻书》。有人说,《叶隐闻书》在形式上像《论语》,所以又叫做“武士论语”。其实,“闻书”与“论语”是有差别的,可它们的差异,无人道及。
“闻书”是记录性的,“论语”是论纂性的;“闻书”是个人之间的交谈,谈话内容具有私密性,“论语”是老师教导学生,内容具有普世性;“闻书”是个人笔录,忠实于口述者本人的思想,“论语”是集体编撰,是圣人立言;“闻书”的思想是个体性的,言论很自由,什么话都敢说,“论语”是学派性的,语气斩钉截铁,有一种决定论的风格,要代表真理;如此等等……
《叶隐闻书》,在日本从未享有过像《论语》那样的官方地位。天皇不提倡它,因为书中所言的武士道,几乎就与天皇无关;将军也不提倡它,因为它所说的武士道,要求武士忠于自己的主君,而不是忠于将军,而且它对将军治下的“上方风”(江户、大阪一带的武士风)极尽嘲讽之能事。这本书,是为他自己的国家锅岛藩作的,属于“国学”。但它在锅岛藩的官方地位究竟如何?目前我们已不得而知。不过,从《叶隐闻书》版本情况来看,几个系的版本,几乎都是从这一带流传出来的。大正年间,出过一个本子,书名就是《锅岛论语》。也许《叶隐闻书》在锅岛藩享受过《武士论语》的待遇。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光明网-博览群书 2010-07-05 01:05:30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