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萧放]中国历史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论纲
  作者:萧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6-09 | 点击数:39124
 


  〔摘要〕历史民俗学是中国民俗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关于民俗事象的历史研究与历史社会民俗事象、民俗记述及民俗评论的研究,通常包含民俗史、民俗学史、文献民俗志三方面。它与历史社会学与历史人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具有自己的学术特点。历史民俗学概念最早出现在日本民俗学界,钟敬文是中国历史民俗学的倡导者与建设者。历史民俗学有自己特定的研究范围、学科特征与研究方法,是一门正在生长的新型学科,它在中国民俗学研究中有着独特的学术意义。
  〔关键词〕历史民俗学 民俗史 民俗学史 文献民俗志
       〔作者〕 萧放,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100875[1]



  小引

  钟敬文先生在《建立中国民俗学派》著作中对中国民俗学体系有一个总体的规划与界定,在他倡导的民俗学学科的结构体系中,把历史民俗学、理论民俗学和记录民俗学作为民俗学结构体系的三大支柱,这是他根据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实际所提出的真知灼见[2]。本人在2002年前撰写《历史民俗学与钟敬文的学术贡献》对钟敬文历史民俗学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3]。近年来笔者从事历史民俗学的教学与研究,对历史民俗学及其相关理论与方法不断进行思考,为了弥补当前中国民俗学研究中历史民俗学研究的不足,尽快真正建立历史民俗学支学,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历史民俗学作尽可能的理论阐述,以此就教于学界同仁。

  一般西方民俗学者重视理论民俗学与记录民俗学,对于历史民俗学提及甚少。究其原因,欧美民俗学跟人类学、民族学与口头文学密不可分,民俗学独立的学科地位并不牢固,更不用说去发展它的支学历史民俗学。同时欧美学界与历史民俗相关的有两个领域:其一,是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法国年鉴学派,年鉴学派关注长的历史时段与大背景的历史,特别关注基层社会生活与物质文化历史,它跟历史民俗学关注的对象有近似之处;其二,在20世纪下半期,欧美兴起历史社会学。历史社会学在欧洲有深厚的学术传统,它重视社会研究中的历史取向[4]。因此历史民俗学在西方世界缺少它适合的学术生长条件与存在空间。

  东亚国家虽然近代学术与西方有着密切关系,但毕竟有自己的文化根基与学术需要,对于历史民俗学情有独钟。日本民俗学者沿着柳田国男重视文化根源与乡村生活史研究路径,开辟了历史民俗学新方向。韩国学者也在20世纪90年代因为主体文化认识的需要,创建历史民俗学方向。后文有具体论述,此不赘述。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出现文化断层的国家,历史文化积存丰厚,文化延续性强,特别体现在民众的文化层面,上层文化主流可能会改朝换代,但是民间文化传统悠久绵长。历史民俗学对于研究与理解中国民俗文化有着重要学术意义以及现实社会意义。

  一、历史民俗学概念的提出与中国历史民俗学的拓展

  从今天中国民俗学研究情形看,历史民俗学无疑是一个学术新词。但是,并非自觉的历史民俗学的学术实践早就开始。历史民俗学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

  日本的历史民俗学是在反思与总结柳田民俗学的基础上提出的。因为在柳田时代,柳田讨论民俗学,但不提历史民俗学,柳田认为传统历史研究限于文献资料的利用忽视了社会基层民众生活史,民俗学就是要从研究视角与资料选择范围上进行拓展,以呈现民众的历史生活。民俗学就是要从乡土社会现实追溯过去的历史生活,认为“现在”本身就包含了“历史”。所以柳田的民俗学就是侧重研究下层民众的历史变迁过程的民俗学。柳田国男的民俗学事实上是没有言明的历史民俗学。如福田亚细男所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它就是历史民俗学,也许颇为恰当。显然,对于柳田来说,在民俗学这一用语中,已经包含了‘历史’在内,因此历史民俗学自然就是多余的了。”[5]柳田之后,人们重视现在的民俗学,认为民俗学是研究现实的民间生活,忽视民俗事象的历史研究,这样就给历史民俗学发展留下了空间。

  1972年,樱井德太郎发表了《历史民俗学的构想》。[6]樱井德太郎所以提出历史民俗学的构想,在于反省柳田国男的民俗学,樱井通过反思柳田的这些研究方法,提出历史民俗学的概念。[7] 认为历史民俗学应该从地域社会复原的角度,将民俗事象置于生活共同体中,以完整地把握民俗事象变迁的历史轨迹。即使地域社会缺乏文献资料,也可以利用观察访谈的传承资料将其类型化,然后对类型进行对比以实现历史顺序的构造。而柳田民俗学的重出立证法是“把鲜活的民俗从社会生活实态中强行分离、抢夺,进行类型化,主要是着眼于把那种类型的序列放置在时间的变化过程中”。[8]他认为克服重出立证法,是历史民俗学成立的条件。

  在提倡历史民俗学方面,日本民俗学家宫田登亦有贡献。宫田登在1989年,发表了《历史民俗学笔记》,他首先对历史民俗学的领域作了说明,“历史民俗学为标题的一个研究领域,如同佛教学、民俗学、宗教民俗学、都市民俗学、教育民俗学等所有概念一样成立的理论必然产生”。历史民俗学最初的情形是多方面应用历史学文献来构建民俗学研究。其后,结合文献里的民俗史料与传承中呈现的民俗资料,“以此尝试历史民俗学的体系化”[9]。民俗学追求对“日常性”的理解,历史民俗学强调对历史上日常的民俗事象的观照,同时注意从现存民俗中追溯历史,寻找民俗变迁的途径。“历史民俗学超越了文献与传承的形态差,持续利用‘宽松的时间’论与空间性视点来得到‘日常性’”。宫田登最后说“历史民俗学立足于真正的历史学与民俗学的结合领域,有关两者的异质性观点在学术性协作关系中扬弃。”历史民俗学理想是要从民俗学的角度对历史社会民俗生活作完整的描述,消除历史学与民俗学的分歧,取消古代、近代、当代的时间段落,沟通古今,以明了今天的日常生活。[10]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周星]“文革”中的民俗现象
下一条: ·[刘艳红]婚俗中方位的文化解析
   相关链接
·[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李闪闪]重新发现黄石
·[叶涛]学科史、学术体制与学科发展·[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
·[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包汉毅 桂书杰]德国民俗学史上的“礼俗互动”
·[意]朱泽佩·科基雅拉:《欧洲民俗学史》·[赵振坤]韩国民俗学对“民”与“俗”的研究
·[刘阳月 宋娟]论范成大“纪行三录”地方民俗史料价值·[李姿莹]隐形的桥梁:中国民俗学的福建时期
·[陈鹏程]明清小说中元宵节描写的民俗史价值及其文学功能·[王霄冰]民俗关系:定义民俗与民俗学的新路径
·[丹·本-阿默思]民俗研究的历史:我们为什么需要它?·[赵世瑜]历史民俗学
·通告║ “历史民俗学与社会史:理论与方法”跨学科国际论坛·[张志娟]西方现代中国民俗研究史论纲(1872-1949)
·[董晓萍]民俗学高等教育的变化、对策和阶段性实践·[彭伟文]社会的民俗、历史民俗学与社会史
·[许辉]历史民俗学视野下的汉唐风土记·[吴钩]宋:一个站在近代门槛上的王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