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笔谈:“戏剧人类学”的名与实
  作者:康保成 容世诚 黎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4-30 | 点击数:13742
 


  戏剧人类学与新兴的民族戏剧学

  □黎羌

  戏剧人类学作为文化人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不仅在国外有着蓬勃的发展,同时在我国也有长足的进步。

  在西方世界从事此方面学术研究的诸如挪威戏剧导演尤金尼奥·巴尔巴创办国际戏剧人类学学校,意味着对戏剧人类学这一学科研究的真正开始,而他于1995年撰写《纸船:戏剧人类学引论》被公认为西方戏剧人类学第一部重要著作。撰写了《演员的解剖学——戏剧人类学辞典》、被学术界公认为“戏剧人类学的领军人物”的巴尔巴在运用文化人类学对民族戏剧的研究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美国纽约大学理查德·谢克纳所倡导的“表演人类学”或“戏剧人类学”将其划分为五大领域:1.以戏剧、舞蹈为代表的审美表演;2.包括影视、音乐、体育在内的大众表演;3.社会职业(角色)表演;4.仪式表演;5.游戏表演。

  1994年于东京三一书房推出的日本学者宫尾慈良著《亚洲的戏剧人类学》,将学术视野投入文化人类学广阔的天地之中。他富有创造性地将巴厘岛的祭祀仪式、中国台湾的皮影戏、中国的狮子舞、泰国的假面舞、京剧演员等都置入戏剧人类学研究范畴。

  在我国作此领域研究的学术著述有马也的《戏剧人类学论稿》,容世诚的《戏曲人类学初探:仪式、剧场与社群》,易中天的《艺术人类学》,叶舒宪的《文学与人类学》,王胜华的《戏剧人类学研究的开启》,陈世雄、邵玫的《戏剧人类学刍议》, 梁燕丽的《巴尔巴与他的戏剧人类学》等,但是所借鉴和阐述的理论多限于社会戏剧文化现象的调查研究,如此只有另辟蹊径从此学问的中国化、民族化、戏剧化方面寻找新的出路。

  21世纪,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与文化的转型,各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日益重要。其中尤以被称为集人类文学艺术之大成的民族戏剧的探索与研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有人提出以日渐成熟的民族戏剧学来取代戏剧戏曲学,是因为文化人类学在此学科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优势。在新的时期和新的学科不断科学整合下,不尽完善的学科将面临着接受重新组合与冠名的现实。

  民族戏剧学,亦可称之戏剧文化人类学,即可理解为从戏剧文化角度“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成长、变迁的过程,探索人类文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分析比较各民族、各地区、各群体、各社区文化的异同,探索各种文化现象的结构、功能和象征,研究个人与文化或社会的关系”。

  在我们审视东西方的戏剧文化发生学时,不难发现,古代欧洲希腊罗马和亚洲印度很早以前就在竭力倡导民族戏剧与相关学科的创立,如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名著《诗学》、古罗马的贺拉斯的《诗艺》都在致力为后世的民族戏剧学寻找合理的理论根据。公元前2世纪印度的婆罗多牟尼著《舞论》,亦可译为《戏剧学》,更是通过对南亚次大陆各民族传统戏剧创作和表演的研究,来解析人类戏剧的发生与演变规律。

  1902年,以爱尔兰民族文学剧院为主体,组建与成立爱尔兰“民族戏剧学会”,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打起“民族戏剧”的大旗。此学术组织由著名诗人、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叶芝出任会长。1904年,爱尔兰民族戏剧学会又扩建为爱尔兰阿贝民族戏院,该戏剧理论与实践组织坚持演出叶芝、辛格、格雷戈里夫人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爱尔兰民族戏剧,从而在全欧洲赢得了巨大声誉。爱尔兰民族文学剧院组建与成立的“民族戏剧学会”,亦为文化人类学与戏剧学结合的学术组织。

  20世纪上半叶,留学在英美的中国知识分子闻一多、余上沅、赵太侔、张嘉铸等就强烈意识到以戏剧形式反映东方民族生活,以期表现出中国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们以倡导与实践民族戏剧的爱尔兰的戏剧作家与表演艺术家叶芝、沁孤、格雷戈里夫人等为楷模,来创立中华民族的戏剧学文化体系。

  我们所倡导的“民族戏剧学”实际上是“民族学”与“戏剧学”相结合的新兴的前瞻性人文学科。为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或全人类的优秀戏剧文化,今后在戏剧戏曲学基础上,有必要创建或归纳、整合、统一称为“民族戏剧学”,如此可将古往今来戏剧与戏曲,汉族与少数民族戏剧,中国与外国戏剧比较,戏剧文化与戏剧艺术,戏剧理论与戏剧实践,戏剧社会与戏剧美学等学科理论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解玉峰在《文艺理论研究》一文强调:“中国戏剧学科(民族戏剧学)的建立。理论研究最为关键,也最为困难。站在中国民族戏剧自身的立场上,建立一套合于其自身实际的理论体系,这可能是我们的‘古人’、学界前辈,留给当代中国戏剧学人最为迫切、也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民族戏剧学理论著述诸如李强、柯琳的《民族戏剧学》,胡天成、段明的《民间祭礼与仪式戏剧》,胡志毅的《神话与仪式:戏剧的原型阐释》,卢昂的《东西方戏剧的比较与融合——从舞台假定性的创造看民族戏剧的构建》,王鸣明的《民族学视野中的少数民族戏剧》,薛艺兵的《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王篙山的《扮仙与作戏》等学术成果在此领域作出了富有探索意义的理论建构。

  民族戏剧学与戏剧学拥有共同的学术范畴,均为一种各种文学艺术交叉,多种文化学科融会的人文学科,在广义上有戏剧文化学、戏剧人类学、戏剧宗教学、戏剧民俗学、戏剧历史学、戏剧美学、戏剧心理学、戏剧观众学等,在狭义上则划分为戏剧文学、戏剧表演学、戏剧音乐学、戏剧舞美学、戏剧舞蹈学等,这些分支学科与民族学结合之后,较强调戏剧的民族文化特质,民族文学、艺术、技术属性以及民族审美心理的研究与探索。戏剧戏曲学研究的道路日益狭窄,其拓展的道路必须从戏剧人类学和民族戏剧学中寻找出路,尤其民族戏剧学为一门新兴的具有远大前景的社会学科,实为文化人类学与戏剧戏曲学的最佳结合。相信在此道路上行走与探索,中华民族戏剧研究的道路将会越走越宽广。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4-2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陈连山 施爱东:解读清明文化内涵
下一条: ·王平 沙伊纳:魏斐德的治学与中国史研究
   相关链接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王小明]视觉人类学视野下的西王母图像审美探究
·[宁祥文]民间信仰与高台教化:从风俗观念到戏剧实践的探索·[吕树明]蚩尤神话的跨文体演绎与重构实践
·[姜容]绣映湘魂:艺术人类学视角下湖南湘绣的保护与传承·[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
·[张亦洋]癞女、鬼怪与他者:晚清以来小说戏剧的癞俗书写·[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
·[邵文苑]《奢香夫人》演变的启示·[彭恒礼]煤炭、老君与戏剧
·[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
·[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平锋 谭文]民间戏剧的仪式化内蕴及其悖论
·[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褚心宇]传统戏剧的现代困境·[周星]民俗语汇·地方性知识·本土人类学
·[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