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乌丙安]楚文化摇篮中的古传说群
  作者:乌丙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7 | 点击数:13382
 


  在我国民族文化史的发展进程中,古代地区性文化的繁荣鼎盛与争奇斗妍,几乎成为最醒目的历史动向。其中,楚文化独具的特色在我国文化史上永远放射着灿烂的光辉,为世人注目。在楚文化面前,不仅那种正统的单一文化史观的偏见显得可笑,就是那些在黄河流域寻求古代高文化中心的努力,也都显得乏味和徒劳。楚文化以它“蛮夷”的豪迈与浪漫,以它“僻陋”的自然与率真,向早已形成的中原文化进行了挑战。像楚文化结晶《楚辞》的丰富奇异的内容,闪现出许多《诗经》中难以见到的梦幻般的南国风采。甚至有的学者把楚文化的概念索性与“楚辞文化”等同起来看待。

  其实,如果从更大范围的广义的文化观出发来探索楚文化,人们就会立即注视到楚从春秋到战国后期以至秦末的历史、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和民俗传承,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其中,尤其是民俗传承,包括古老的神话、传说、乐舞、歌谣等民间传承,都展现了南方古代农耕文化的自然朴素情调。《天问》中的那种穷究古代神话传说之谜的奇异思考,正是区别于中原文化偏重写实论史的突出特点。正因为楚文化构成了自己的独特体系,所以在文化史上产生了许许多多以“楚”为标志的文化事象,展示了楚文化的许多侧面。例如,历代诗文传诵和习用的文化概念,就有以下许多个:楚俗、楚些(Suo)、楚奏、楚声、楚调、楚歌、楚引、楚吟、楚谣、楚舞、楚腰、楚服、楚材、楚狂、楚客、楚妃、楚囚、楚魂、楚凤、楚黄、楚酪、楚沥、楚组、楚玉、楚宫、楚庙、楚门、楚云、楚雨、楚水、楚泽、楚江、楚苗等等,都从各个方面形成了具有楚风的文化样式。山川景物、民俗风情、衣食住行、礼仪信仰、人事史迹、乐舞歌谣、无不打上楚文化特有的印记。楚文化编制了精美的摇篮,养育了楚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学艺术。其中,除了诡异的神话和瑰丽的歌舞外,动人的传说也占有十分显著的位置。

  多年来,学术界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探求《楚辞》神话奥秘方面,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对于楚传说的探索,却常常忽略。事实上,只要细查《楚辞》和先秦诸子的典籍,以及秦汉两代的史册,就不难发现楚传说群的优异光彩。《天问》中保存了许多神话时代晚期形成的早期传说。其他文献史册中又记录了更多的与历史有近缘关系的后期传说。这些保留下来的古传说群,都是楚文化的珍贵遗产。

  在《天问》中,共提出170问题,除去涉及到远古神话的问题以外,有关古代传说的大体有以下4种:

  1.奇异动植物传说,

  2.奇异变形成仙传说,

  3.奇异诞生传说,

  4.帝位继承、帝室权变或战争传说。

  在上述传说中,值得注意的是后两种传说往往纠缠在一起,在《天问》中占据着主要位置。它们占总问的40%计67问。这许多问涉及到的传说主要有如下31则。

  1.传夏禹位于臣益,禹子启谋夺帝位,被益拘禁,后逃脱,杀益得位(启母涂山氏女化石,石裂生子启)。

  2.传天帝派夷羿起兵灭夏启之子太康。羿曾射瞎河伯左眼、娶洛神为妻。

  3.传羿相寒浞与羿妻纯狐氏女通,并合谋杀羿,浞立为君。羿死后被家人烹食。

  4.传浞子浇与嫂女歧通,曾杀死夏相(太康之侄),仲康之子),夏相子少康派汝艾杀浇,误杀女歧;后出猎,汝艾袅浇首

  5.传夏相失国,投斟灌、斟寻二国。浇攻灭二斟,杀夏相,夏相妻逃归娘家,生少康,少康长大后,浇到处追逼,少康逃至有虞国,后聚二斟众,灭浇复夏。

  6.传夏末主桀伐蒙山国,得其二女琬、琰,弃宠后有施氏女妹嬉于洛。妹嬉勾结商汤谋臣尹灭夏,商汤在鸣条将桀与妹嬉均放逐南巢。

  7.传周文王祖父古公 父欲立三子季历为君,长子太伯、次子仲雍逃往江南,自立国号勾吴。

  8.传商汤察访民情,得奴隶伊尹,伊尹善烹调,受汤重用,成为灭夏谋主,受命打入夏朝为内奸,灭夏。

  9.传殷之祖先王亥之父季为夏朝司空,勤于治水土事,死于水。亥承父德游牧于有易国,与有易氏女通,被有易国君绵臣派人砍床杀死。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丙安小屋──爱屋及乌、爱乌及屋都好!

上一条: ·[乌丙安]《孟姜女传说》口头传统及其文化空间
下一条: ·[王会莹]北方“天空大战”神话的时空哲学
   相关链接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朱林]民间传说的本土化与区域互动
·[邓清源]元基因与地域性·[周巍]民间故事母题的融合与迁移
·[赵欣璇]以“写”代“说”:陆稼书传说的生成机制·[于波]景观化与非遗化:伏羲传说的当代呈现
·[杨云昊]白族乡戏吹吹腔的民间传说与神灵叙事·[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
·[徐洪绕]徐福传说的可能及价值·[肖志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孟姜女传说的价值研究
·[吴玟瑾]乾隆下江南口头传说中的唬弄特质·[王淑英 范家婧]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李宓本主形象分析
·[王敏琪]传统的变奏:杭州东坡肉的叙事变迁与经典生成·[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
·[宋赫]史事传说的传奇形态及其创编动力·[商梦圆]陕西白水仓颉传说与仓颉信仰的日常表现形式
·[任正]论苏东坡传说的大故事文类与文体之美·[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
·[宁文忠 蒋青芹]民间传说在地域社会中的流变·[孟媛媛]礼让文化传承视域下的“六尺巷传说”景观叙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