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段志强 赵嗣胤]渡边浩谈日本思想史研究
  作者:段志强 赵嗣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3-01 | 点击数:9474
 

  今天的日本思想史研究如何超越以及在哪些方面超越了丸山真男先生呢?

  渡边浩:弟子的义务之一是反对老师,所以,怎样超越丸山真男先生,是我们这一辈学者的责任。

  第一,丸山先生研究日本思想的时候,常常用西洋的框架来分析日本,他用来与日本作比较的对象只是西方。可是我觉得,仅仅以西方作为参照太过简单,我们应该和中国、朝鲜这些邻近的国家、邻近的文化作比较,而不应该忽视我们的邻国。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受到西方很大的影响,和西方作比较当然非常重要,可是,如果我们将日本和中国、朝鲜作三边的比较,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其实这种研究的思路,我也是从丸山真男先生那里学来的。当我还是本科生的时候,第一次访问丸山先生的办公室,我对他说自己想成为日本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者,丸山先生回答说:“如果你想研究日本,只知道日本是不行的。因为只知道日本的人,其实并不知道日本。为了研究日本,必须了解别的国家。”他要求我学习英语、法语、德语,因为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接受了这些国家的影响,他还要求我学习中文和韩文,并且说,如果想研究“兰学”,应当学习荷兰文,如果要研究十六、十七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在日本的影响,还应该学习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他自己并不懂得那么多种语言,可是他要求我去学习,大概他自己也觉得他的研究办法有问题吧。

  第二,丸山真男先生把近代西方当作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而我没有那样的想法。当然,我相信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等是很重要的,而且人类作为有着同样的DNA的生命体,肯定有着根本的共通性,分享着一些基本的价值观,不然社会就不能存在下去。可是,我并不觉得现实的西方就是人类发展的方向。丸山先生确信人类的进步,可是我不能相信近代化的必然性,我没有他那样的进步主义的思想。在这一点上,我和所谓“后现代主义”的学者有共通的地方。我觉得人类的历史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发展,而且不一定是好的方向。

  

  您本人是研究日本思想的,近来您的研究又广泛涉及东亚诸国,这在日本学界好像是一个趋势,能否谈谈为什么会关注东亚?

  渡边浩:我并没有特别去关注东亚,可是我相信,为了了解日本的历史,我们也应该研究、了解中国的历史,因为从古至今,两国的文化经济交流非常频繁。特别重要的是,日本人的自我认同和中国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德川时代的日本人觉得日本是一个小国,其实在同时代世界各民族当中,日本并不那么小,比英国、法国等等都要大得多,只是因为日本人参照的国家是中国,所以才会觉得自己是小国。

  儒家文化中有所谓“中华”和“夷狄”的概念,日本是夷狄吗?很多日本人不想承认这种说法。当然有些儒学家承认自己就是夷狄,但是更多的人不能认可。所以有人说,中国是“文”的国家,我们日本是“武”的国家,我们也是很强的。还有人根据《论语》里的说法提出,“文”的方面中国比较好,可是“质”的方面,我们更好。总之,虽然使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树立自豪感和自我认同,但是,无论如何这些办法都是和中国有关的。

  对日本来说,中国就是一面镜子,“我们是谁”这个问题是在通过与中国的对比中而定义的。所以只看日本,不能了解日本的历史、日本的文化,这就是一个例子。

  韩国和日本也有很多共同的地方:我们都是“夷狄”,我们都接受儒学、汉字、中国的制度,当然还有许多别的因素,比如说我们都用筷子,所谓“筷子文化圈”。进行这些比较是非常有意思的,如果我懂越南语的话,我也会去研究越南。我开始是研究日本的,但是研究的对象逐渐扩大。我对欧洲、美国也很感兴趣,我差不多三十多年阅读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The London Review of Books、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等等,可见我对欧美学术界的关注,所以我并不是所谓的“东亚主义者”。

  

  在您的研究领域中,您和中国同行的交流如何?您对中国学术界的东亚思想史研究有什么印象和评价?

  渡边浩:我和中国同行的交流很多,也有很多中国的学者朋友,还经常买中国研究者的著作。我每个月都看《读书》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的《二十一世纪》,非常有意思。我向中国的研究者学习,也向世界各国的研究者学习。

  说到中国的东亚研究状况,我有一位台湾的好朋友,他是研究东亚儒学的教授。遗憾的是他对日本和韩国的认识由于受到语言的限制,而更多地关注那些用古代汉语写成的书,可是,如果不深入了解这些文献背后的社会和制度,就不能深刻地理解东亚的思想。在中国大陆,至少对日本社会的研究并不那么发达,特别是对于德川时代。比如说,很多人还使用“封建”这个词,而现在日本的研究者大多数已经不用这个词了。“封建”是英语feudalism这个词的译语,可是欧洲中世的feudalism和十七、十八世纪的日本有什么关系呢?因而把日本的德川时代叫作“封建”是没有意义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2010-2-21 1:51:5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蒙:中国历法不比公历低一头 春节用不着申遗
下一条: ·座谈:民俗是传承的,也是与时俱进的
   相关链接
·[孙敏]母题共享与话语耦合:日本英雄祖先故事的信仰图景·[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陆薇薇]日本灾疫叙事中的妖怪传说·“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开幕
·[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研究的新动向
·[刘雪瑽]《山海经》传入日本年代再考辨·[王晓葵]“休闲”中的文化记忆——以日本的“花见”为例
·[毕雪飞]丝绸之路的开拓、往来与牵牛织女传说在日本的传承·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2):现代社会的民俗与现代民俗学
·[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菅丰]民俗学的悲剧:学院派民俗学的世界史纵览
·[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的vernacular研究
·[周星]关注世事变迁、追问“生活革命”的民俗学·[刘守华]比较故事学的中日之旅
·[程梦稷]朝向“一国民俗学”:柳田国男的传说研究·[刘守峰]柳田国男的海上心路
·[何彬 马文]日本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学科构建及其反思·[唐植君]日本蛇郎故事从神话到民间的传承与演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