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吕志峰:《东汉石刻砖陶等民俗性文字资料词汇研究》
  作者:吕志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3-01 | 点击数:10097
 

·书摘·

  序言

  作为表意性质的汉字,它在记录汉语时,也许从来就没有跟口语完全一致过。正如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所说:“对汉人来说,表意字和口说的词都是观念的符号;在他们看来,文字就是第二语言。”所谓“第二语言”,意思大概是具有不同于第一语言(口语)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状态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语法上,也表现在词汇上。我们很难说汉语书面语跟口语的区分是从什么时代开始的,但从东汉石刻砖陶等下层使用的实物文字资料看,民俗性文字资料所反映的汉语状态,尤其是其中的词汇,比较接近民间下层的用语,而与以《汉书》为代表的同时期的文言文有明显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给汉语史研究提供了一片值得开发的莱芜之地。吕君志峰的博士学位论文《东汉石刻砖陶等民俗性文字资料词汇研究》正是看上了这片莱芜之地,由词汇问题着手来梳理史料,不仅材料的选定和切入点都具有开创性,可望在汉语史的词汇研究方面开辟出新的园子,而且上接秦汉,下启魏晋,造就了一个可以不断展开的状态,这片园子的扩大势头是比较看好的……

  第四,从文字书写及使用来看。书写一般比较随意,字体多为草隶;通假字、异体字较多,错字也不少。

  根据上述讨论,所谓东汉石刻砖陶等民俗性文字资料指的就是东汉时期出现的反映了民间广大底层老百姓生产、生活、风尚习俗、宗教信仰等内容的实物文字资料。这些材料用词简单、通俗,不追求典雅,句式简单,口语化明显,接近于当时口语的真实面貌,与文学作品、史书等使用的文言文截然不同。从质地上讲主要包括石刻、砖、陶、简牍、铅券等。

  材料收集过程中,我们以语言风格作为主要判定标准,其他几项作为参考标准,凡是语言通俗、口语化特征明显,不追求典雅,又反映了民间广大老百姓社会生活、民间信仰的石刻砖陶等实物文字资料都在本书的收集范围之内。二、材料介绍根据上述标准,我们遍查了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出土文物方面的各种著录类著作、文物考古类杂志和上海博物馆等馆藏拓本与摹本等,调查范围涉及东汉出土的各种实物文字资料。

  目前所收集的材料,从总体上说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历次文物考古发掘的出土实物文字资料,比如砖文、简牍、石刻等,占全部材料的95%强;一类是传世的实物文字资料,如东汉部分买地券和镇墓文,这些材料一般有拓本或者摹刻传世,使用此部分材料首先需要进行辨伪。具体说来,从内容上看,包括买地券、镇墓文、符篆、约束石券、买地记、口供等;从材料质地看,包括石刻、简牍、砖文、瓮书、木器、铅券等种类。其中以石刻、砖、陶等数量最多,所以本书定名为《东汉石刻砖陶等民俗性文字资料词汇研究》。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总的来说,修改不多,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博士论文原名《东汉石刻砖瓦等民俗性文字资料词汇研究》,题目中的“瓦”,根据《说文》“瓦,土器已烧之总名”,用来泛指陶器之类,但考虑到“砖瓦”连用的提法容易引起误解,于是将题目调整为《东汉石刻砖陶等民俗性文字资料词汇研究》,以更加准确。第二,根据评审专家、评委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修改调整。并修改了部分错别字、补充了部分文例。同时,根据出版需要,将原繁体字论文改为简体字,但又不能随意改,有的还需特别甄别,保留个别繁体字和异体字。修改幅度不大,一方面是由于这几年工作异常繁重,时间紧张;另一方面,希望能够进一步扩大语料断代范围,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探讨,留待以后做更全面的修订。

  如今,书稿即将出版,在高兴之余,我忍不住要像原来博士论文后记那样表示太多的感谢:

  感谢上海市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对本书的资助。感谢各位匿名专家、评委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这让我受益匪浅。感谢华东师大中文系的各位领导和同仁,尤其是丽娃学术沙龙为我提供了浓郁自由的学术氛围,各位的鼓励和包容让我能够一直保持进取的精神。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汉声编辑室 曹振峰:《虎文化》(上、下)
下一条: ·户晓辉:《纯粹民间文学关键词的哲学阐释》
   相关链接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民俗研究》:2024年第3期目录·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民俗研究》:2024年第2期目录·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4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4年第1期目录·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