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沙莎]陕北的五色大年:丰登之黄 吉庆之红
  作者:记者 沙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25 | 点击数:11514
 

  吉庆之红

  陕北人的年是用红色染成的。这是吉庆之红、团聚之红、喜悦之红。红灯笼、红窗花、红对联、红鞭炮、红被子、红鞋垫、红裤带、红内衣、红绸子、红扇子、红腰带、红袄子,吃红苹果、大红枣、女人围的红围巾,蒸好的馍馍也得点个红点点。这里是红色的世界,处处充满喜庆。

  猪羊牛圈栏贴上:六畜兴旺。碾磨磙碌上贴上:天天忙碌。房屋窑顶上贴上:抬头见喜。神龛上贴上:保佑平安。厨房灶台上贴上:连年有余。大小车辆上贴上:出入平安。就连地窖口上也要贴上:储备万金。粮食囤上贴上:满满当当。

  红色,是高粱酒晕红的汉子的脸。冲冲的酒香刺刺地扎在每个人的身上,到处都能感到烈烈的情意。如燃烧的烈火,把个陕北的山,陕北的川,陕北的村落烧灼得火红火红。

  红色,是年三十用煤炭搭起火塔。男人们在自家的院子里,村头的戏台前空地上,支起木材,垒煤碳。先在空心的中隙,点上油灯、蜡烛,让那些多病的孩子,年迈的老人,绕着左走三圈,右走三圈,意为祛病祛灾。待天黑了,日落了,燃起木材点燃火塔。疯疯的孩子们从这边跳到那边,那边跳到这边,意为斗胆生风,快快长大。前奏结束后,俊小伙俏女子,风一般旋进场子,和着鼓点扭动腰身。后生虎虎腾跃的二踢脚,如炮仗在场中炸开,在掌声喝彩声怂恿下,白羊肚子手巾从头上摘下,擦擦汗珠子,又一个旋风腿跃进场子。俏女子长长的辫梢如羽扇扫过,俏俏的柳腰似溪水摆过,一浪一浪,撩起一阵阵青春的香风,彪悍英气和飘逸贤秀,在朦胧的火光中,双双对对秋波荡漾,动动静静风情万种,情情爱爱缠绵炽烈。那跳动的艳红把笑靥如虹般挂在每个人的脸上,洗落了一年的风尘和艰辛,丰收了一年的幸福和喜庆。

  红色是陕北人对美好生活的大期盼和大渴望,他们要用这红色驱赶一切邪恶和灾难,用这份虔诚迎来一个红红火火的丰收年。

  神秘之紫

  陕北人过年是讲究的。诸多章程,诸多习俗,显示着北方农耕民族在与天地的沟通中对自然的敬畏。这些来自祖先的仪式章程,带着神秘的紫色,搅进陕北人浓浓的生活,充溢着黄土地的角角落落,将一份执拗的希望带进大年。

  陕北人过年如公式般不能乱了章程。

  “腊月初八,粥饭吃遍各家”。那天,人们用糯米 (或软米)、红枣、小豆、核桃或花生仁煮成稠粥,天亮时分,祭祀神灵,给粮仓、菜窖、畜圈及院树上,泼洒一点,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二十三这天,又称小年,家家把灶王爷图像从神龛中剥下烧掉(但是,忌讳说“烧”,要说成“升天”)——到天宫玉皇大帝殿汇报去了。烧前,要给灶王爷图像上抹上灶糖,让他“上天言好事”。尔后,将新买的 (不能说“买”,要说成“请”)灶王爷图像贴入神龛,求他“下界保平安”。

  “二十四,写对子”。这天,自写或请人写对子,准备于除夕那天贴在门窗上,粮仓、畜圈及院树上,图吉利,祈鸿福。

  “二十五,做豆腐”。这天,家家用石磨推豆子,用卤水点豆腐。有的还用欠面压粉条,过年烩菜。

  “二十六,来剥肉”。这天,杀猪、宰羊,并将整猪、整羊,根据食用需要,切剁成大小不同的块子。

  “二十七,宰火鸡”。这天,杀鸡,并拔毛做掸子。有的还剥兔子。当天不吃,挂在房檐下,待到正月,招待客人。

  “二十八,蒸面发”。这天,蒸白馍、黄馍(即米面馍)和糕。白、黄馍馍,要点上红花,以示喜庆。糕有枣的、糖的、豆的、菜的、萝卜馅子的,还有条状片子糕。同时,要炸油馍馍。

  “二十九,馇粉走”。馇(读音“擦”)粉,即将荞面磨成糁子,再碾成细面,加水滤去渣子,将滤过的面汁入锅烧煮,几经搅动,后将面糊舀入盆或碗中,让其冷却。吃时,切成条状,与炸豆腐、炸山药条、羊杂碎、肉丸子及菠菜或干白菜烩成汤喝。饺子粉汤是陕北人最可口的年茶饭。

  “三十叩头”。先给神灵、祖先敬香,而后给长辈叩头。半夜12点,点炮放花吃饺子。吃毕,小辈给长辈拜年,大人给小孩“压岁钱”祝愿晚辈“长命百岁”。除夕夜,还有守岁习俗,一家人围坐在桌子前包饺子、打牌、拉话,直至天亮,争放开门炮。

  陕北人讲究着但不麻木,如那磨房的老磨,不停地转动,把似瀑的浓汁流进充满希望的木桶。三十的饺子,初一的年糕,每天每餐吃什么都有个定式。这三十晚上全家人开始包饺子,除了不会吃的,都得动动手,一是有个说法叫谁不动手,冬天真会冻手。其二也是为了红火热闹。

  陕北人认为这一天吃到的一定是厚厚的福气。洗净几个小钱,悄悄的包在饺子里,说的是谁吃上谁有福,小孩子们争着撑着抢着吃。也有嫂嫂们搞恶作剧的,乘人不注意时,包上一两个辣椒或水果糖的,吃了水果糖的甜甜蜜蜜,到是一种好的说法。可吃到辣椒的就苦了,嘴里那个辣呀,生生辣出了满眼的泪珠,爬到冰凉的水管上把口漱了一遍又一遍,还是一个劲的伸舌头。可过年时有规矩,不能张口骂人,不能动手打人。只得找个平衡点,说肯定是大嫂放的,大嫂疼我,疼的火辣辣的,好让我终年不忘。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陕西日报 2010年02月24日 18:28

上一条: ·[刘锡诚]正月里来正月正
下一条: ·[曲晓燕]春节文化的产业视角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