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刘魁立:春节是生活之树上迎春的花朵
  作者:刘魁立   摄影/图:谌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13 | 点击数:5976
 

  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作为过年的重要功能之一依然存在,人们无论离家多远、身居何处,总要千方百计在除夕之前,赶回家里和家人团聚

  过去,腊月二十三要送灶王爷上天。如今很多人家里,已经不再供灶王了。这一习俗渐渐淡出了多数人的生活,但是在人们的观念里,祭灶还被当作意味深长的历史记忆保存着,有的人还会买上几块灶糖尝尝鲜,以满足那种怀旧的情感。写对联,蒸馒头、杀猪,杀鸡,糊墙,糊棚,理发、洗浴以及做新衣等诸多忙年的事项,都不再需要排进我们的日程表了,然而,我们却要为另外一些新事操心:买贺年片,写新年贺词,发给亲朋好友。家里还不免要准备些糖果,选购一些送给亲友的拜年礼物,甚至还要添些新衣服、新器皿、新家具,等等等等。

  有几件事要比平时做得更加仔细和特别认真,那就是整理和美化居家环境,准备新年食品,换言之,依然还是要以一个新的人、新的家、新的心情,来迎接新的时间周期的到来。过年的这一本质性内核依然存在,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作为过年的重要功能之一依然存在。所以人们无论离家多远、身居何处,总要千方百计在除夕之前,赶回家里和家人团聚。

  我们的节日体系,特别关注时间交替的关节点。除夕交子时刻,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节点。这一刻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它意味着旧的时间周期的结束和新的时间周期的开始。用民俗学的术语说,就是“阈限”。它像一个门槛,既不是门里,也不是门外。迈门坎儿需加小心,不然会摔跟头。在交子时刻度过年的关节,也需要多加小心。在过去,我们要请神,要祭祖,把各方面的力量都动员起来,平顺地度过“年关”,迎接新的一轮时间,期盼更大的收获,期盼来年的幸福吉祥。现在,迎神活动已经渐渐淡出,祭祖仪式也变得简单,但是吃年夜饭、除夕守夜,仍不可免,依然奉行如仪。

  节日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是生活之树上鲜艳夺目的花朵,是社会群体及其每一个成员心中永远唱不完的美妙的歌

  大年初一以后,到亲友家去拜年,似乎不像过去那样事必躬亲了。但是至亲和挚友还是要到家里去看望的。有些象征例如像压岁钱,渐渐少了些象征含义,多了些实际意味。可是有些象征,依然还被人们乐意地保留着,其中也许增添了现代的谐趣:交子之前,垃圾是向外扫的。过了交子,垃圾要向屋里扫,说是“财不外流”。过了“破五”,垃圾才又恢复自己的身份,可以被扫出屋外了。可见习惯的势力是顽强的。

  “正月十五闹元宵”体现着年俗由家庭转向社会。灯节无论在过去还是在今天,都是社会的大联欢。人们用吃元宵来迎接新的时间周期的第一个圆月。顺便说一句,节庆时期的相关食品也都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平时我们也都吃饺子、吃元宵、吃粽子、吃月饼,然而,除夕的饺子,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的粽子和八月仲秋的月饼,和平时的同样食品意味是全然不一样的。节日食品承载着人们另样的情感。有的人说,现在年味儿节味儿淡了,仅仅剩下了吃。于是称端午节、中秋节为粽子节、月饼节,这当然是一种误解。正月十五闹元宵,祖国各地办灯会,北方烧旺火,南方表演“秋色”,许多地方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办各种花会,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庆佳节,充分体现着人们美好的祈愿和生活的欢乐。

  节日是什么?节日是休闲,但比休闲更重要;节日是广大民众展示美好心灵和表现艺术才华的舞台;节日是提升美好情操和培育丰富情感的熔炉;节日是社会群体和谐团结的黏合剂;节日是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积淀和再现;节日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节日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节日是这一切以及其他的总和;节日是生活之树上的鲜艳夺目的花朵;节日是社会群体及其每一个成员心中永远唱不完的美妙的歌。

  □刘魁立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会长)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02-12 11:12: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蒙:让春节成为百姓畅言的节日
下一条: ·[吴祚来]春节文化成“东风西渐”先行者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