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高丙中]“人类学视野译丛”总序
  作者:高丙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19 | 点击数:7735
 

  人类学之所以能够作为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学科,既在于人类学提供了特有的视野(看社会的视角)、胸怀(对人类的关怀)、方法(田野作业与民族志),也在于人类学提供了不同社会、不同文化背景下政治、经济、法律、教育、语言、心理等等如何运作的标本和研究范例。

  所以不难理解,一个知识共同体想要有健全的社会科学,就必须要有发达的人类学。一个国家的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与它们的人类学的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中国社会科学的若干严重局限源自人类学的不发达。我们的学术研究往往流于泛泛之论而缺少充分的个案呈现,窒碍于社会问题本身而难以企及一般性的知识兴趣,局限于国内而缺少国际的眼光,如此等等。而人类学学科的擅长恰恰是提供好的个案研究,提供具有多学科介入价值的个案研究,并培育学者具备从个案到一般性议题的转换能力。同样还是人类学,积累了以异域社会为调查对象的知识传统,培育了以经验研究为基础的人类普遍关怀的能力。没有人类学的发展,我们的经验研究扎不进社会生活,我们的理论思考上升不到人类共同体抽象知识的层次,结果是我们的研究在实践上不实用,在学术上缺乏理论深度。

  当然,中国社会科学的问题不是人类学的发展就能够解决的,人类学的欠缺更不是通过这个译丛的若干本书的阅读就能够弥补的。但是,我们还是相信,编辑这个译丛对于我们在不久的将来解决这些问题是有助益的。

  人类学是学术,也是一个活色生香的知识园地,因为人类学是靠故事说话的。对于公众,人类学著作承载着对异族的兴趣、对异域的好奇心,大家意兴盎然地进入它的世界,结果会开阔视野、扩大眼界,养成与异文化打交道的价值观和能力。因此,在学术目的之外,我们也相信,这个系列的读物对一般读者养成全球化时代的处“世”之道是有用的。

  高丙中

  2008年4月9日

  [说明] 该丛书从2008年开始由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高丙中]“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总序
下一条: ·[张华腾]100年前中国大西北的珍贵史册
   相关链接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王小明]视觉人类学视野下的西王母图像审美探究
·[姜容]绣映湘魂:艺术人类学视角下湖南湘绣的保护与传承·[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
·[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
·[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
·[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周星]民俗语汇·地方性知识·本土人类学
·[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
·[胡蓉]浅议《天工开物》的人类学意义·[马威 哈正利]在科学与人文之间:马林诺夫斯基的现代性人类学
·[周大鸣]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概念创新与实践经验·[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
·[熊迅 张举文 孙正国] 民俗影像的操作化与可能性·[李牧]“人类学转向”下当代艺术的文化逻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