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王宪昭]试析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洪水神话的叙事艺术
  作者:王宪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2-29 | 点击数:17302
 
  
四、大团圆结局的审美共性
  
南方少数民族洪水神话几乎都有一个满意的结尾,即后来文艺评论者们所称谓的“大团圆结局”。有的是人类繁衍,有的是民族产生,有的是姓氏昌茂,等等。据对232篇南方少数民族洪水神话(包括异文)的统计分类,出现大团圆结局的有183篇,占总数的79%。如湘西苗族洪水神话说,兄妹婚后生下肉块,砍碎扬撒,就成了吴、龙、石、麻和廖五姓;湖南江华瑶族洪水神话说,兄妹婚后生冬瓜,剖开冬瓜将籽扬撒,撒在高山的是瑶人,撒在平地是汉人;贵州荔波瑶族洪水神话说,兄妹生下肉团四块,乌鸦衔丢四方,第一块成瑶人,第二块是水家,第三块变仲家(布依族),第四块是汉人。[5]另则名为《伏羲兄弟》的瑶族神话说,描述砍碎的肉末撒在李树上长出的人姓李,撒在桃树上长出的人姓陶,杨树上的姓杨,柳树上姓柳,落竹子上的就姓祝,盘子里的姓盘,凳子上的姓邓,石头上的姓石,牛上的姓牛,马上的姓马。[6]贵州地区的布依族《洪水潮天》也是兄妹婚后,生下肉坨砍碎成百家姓由来。分布在贵州三都的水族,广西红水河流域的壮族以及聚居在湘、桂、黔交界的侗族洪水神话也都有兄妹婚后产生民族或姓氏的结局。以上各种情况足以看出,虽然不同神话的细节表述同中有异,千姿百态,如兄妹结婚前的穿针引线、滚磨、绕山及其它占卜的数量与细节各有千秋,婚后的生出物复杂怪异,肉坨、肉球、肉肠、肉饼等多有不同,甚至对怪胎砍碎抛洒的处置过程,剁肉的主体、工具以及抛洒的地点也有所差异,但最终的结局则是令人感到安慰和欣喜的,因为所有结局都无一例外地产生了后世的正常人。从洪水神话的这个大团圆结局看,与后世叙事文学中出现的大团圆不同,没有生硬和牵强,而是使人感觉到满意而自然。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其一,大团圆审美意念与神话产生的时代密切相关。洪水神话大都保留了较为原始的形态,与它赖以产生的血缘婚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神话作为人类早期的文化产品,这种大团圆结局不仅映射了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状态,同时也反映的人们当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水平。有人把产生神话的时期比作人类的童年期,而童年的心态大都是乐观向上的,此时人们没有复杂的逻辑思维,食物和种的繁衍就是他们的基本欲求,在这些简单欲求的选择上,他们追求的自然是满足,是欢喜,而很少会有更高精神层面上的“悲剧”思考。特别是每个民族都有强烈的溯源意识,能否有一个明确的族源和值得荣耀的祖先,往往关系到本民族的自豪感甚至生存状态,因此每个民族对人类起源神话都格外重视,也非常需要一个圆满的结局。这是人类自我认识和自我肯定的结果,也是追根问源的本能欲望,更是讲唱主体与受众间一种和谐的心理默契。
其二,大团圆审美意念与神话产生的目的相一致。神话不仅是表达一个与神灵有关的故事,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娱神,通过使神的愉悦而实现人类自身某些超现实的愿望,这些祈愿自然需要使用好的言语并拟定好的结果,这种情况在后世的巫师做法和民间禁忌中也能得到说明。由于神话的演述带有相当的神圣性和神秘性,即使发展到后来的自娱式表演,仍不能摆脱“神佑”意识,这种文化积淀在其它文学体裁中同样根深蒂固。因此,神话的演述带有明显的“避邪求吉”的功利性,创作者或讲唱者或试图通过某些“神”保护自身,保护宗族,或通过神话中的美好结局张扬本族的辉煌历史,这就形成较为普遍的“大团圆”情结。
其三,大团圆审美意念体现了神话自身的特点。诸如其它类型的神话也大都表现出乐观主义格调,较少出现悲剧结局,即使像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之类也非完全格调凄凉,而是增加了诸如夸父弃杖化为邓林、精卫填海忘我不息的亮色。当然,从南方少数民族洪水神话的审美共性看,大团圆结局产生之前的情节中也融入了一些悲剧因素。因为一种结果越是来之不易,它对人的内心世界的震撼就越深,其审美张力就越强,在洪水神话中,各民族凭借着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和艺术性发挥,无一例外地渲染了这个大团圆结尾都来之不易,诸如早期人类的毁灭,人与神争斗中的艰难等等,既体现出南方少数民族神话的民族个性,也反映了各少数民族在叙事审美中的艺术共性。
[注释]
[1] [法]克洛德·莱维—斯特劳斯著,谢维扬、俞宣孟译:《结构人类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第229页。
[2][俄]李福清:《中国神话故事论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版,第110页。
[3]刘亚虎:《南方民族叙事艺术——南方民族神话与叙事诗研究》(手稿本)。
[4]《光明日报》,1978年5月19日,第3版。
[5]黄书光等编:《瑶族文学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2-16页。
[6]谷德明编:《中国少数民族神话》(上),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136-139页。
  (原文载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王宪昭的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杨甫旺]彝文文献长诗与彝族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
下一条: ·[王宪昭]中国北方民族神话人兽婚母题探微
   相关链接
·[林继富]民间故事讲述与共同体建设·[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
·[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毕雪飞]牛郎织女故事在日本中世的生成与叙事观的转变
·[祝赫]大文学史观下百鸟衣故事的诗学解读·[朱志平 靳冉]当代语境下民俗艺术价值重构与转化
·[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张子健]商汤“桑林祷雨”的神话思想与叙事分析
·[张赵]疾病叙事的故事诗学分析·[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梦雅]“绣”的能动性
·[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张静]贞孝、智谋与爱情:冯梦龙女扮男装故事书写中的双线结构与伦理叙事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张成福]遗产旅游论证对神话资源的挪用与神话主义的动态生成
·[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余红艳]景观叙事的故事诗学阐释
·[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于敏]秩序建构与性别凝视:哈尼族“遮天大树”神话探赜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