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民众之学:民俗实践与新文科建设   ·CFS会务║就会员会籍管理问题致广大会员的一封信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民俗教育专业委员会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机构专业委员会民俗教育专业委员会

中国民俗学会民俗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年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6-19 | 点击数:7851
 


  6月13日至15日,中国民俗学会民俗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年会暨中国民俗与古代文学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会议围绕民俗学学科与古代文学学科交叉研究、高校民俗专业教学、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研究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此外,今年的会议还涌现出众多观点新颖的研究成果。

  大会由著名民俗学专家、我校民俗学带头人翁敏华教授主持。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永林,原中国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丁锡满,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贺学君,中国故事学会副主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组专家刘守华,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华东师大终身教授陈勤建,我校人文学院教授苏智良等4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会上,黄永林教授提交论文《〈楚辞〉中恋爱习俗描写及其文化阐述》,在研究《楚辞》恋爱习俗的主要表现形态基础上,探讨了其存在与发展的独特文化渊源、内涵和时代精神;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徐华龙编审近年来提出的“泛民俗学”独辟蹊径,拓宽了民俗学的视野;我校王从仁教授介绍了不久前在韩国举行的东亚狮子演艺的汇演和学术讨论,翁敏华教授则以民俗学解读《红楼梦》人物形象的生日与成长史的论文提要。

  校党委副书记黄刚欢迎学者们的到来,他充分肯定了民俗学研究的重要性,并希望民俗工作者额,尤其是青年教师,要严谨治学,潜心钻研,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新闻网2009-06-15

上一条: ·高校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教研会召开
下一条: ·中国民俗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贵州民族学院召开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8期活动预告(2023年3月19日下午14:30)·[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7期活动预告(2023年1月15日上午8:30)·[王杰文]超越“文字中心主义”:重估顾颉刚先生的民俗学方法论
·[胥志强]现代民俗学中的礼俗互动问题·[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
·辽宁大学成功举办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会议·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名单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名单·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赵李娜]从“国家-民众”到“家庭-自我”:中国家庭民俗学的演进轨辙
·[张志娟]网络民间文学的传播与嬗变·[袁瑾]民间文学的跨文本叙事
·[衣晓龙]作为心灵图像物化的徽州民居·[肖志鹏]新文科建设赋能民俗学发展的作用与路径的研究
·[孟令法]“互联网+”田野实践教学问题反思:作为方法的家庭民俗学·[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研究的新动向·[卢锐]析毫剖厘:家庭民俗学视野下的“云阳面业”家庭成员的自我民族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2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