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年编了一本乡土教材的开发与实践研讨,我们会议主办方会拿来一百本,大家可以去拿。这是三次研讨会发言的汇编,大家也可以看到这里面思路的演变。
后面有一张图,除了天下溪在做,都有很多的民间组织在做这样一个主题的内容。对于乡土教材推动的这一块,我们未来也还有一些想法。第一,明年会在四川的阿坝州举行第四次全国性的乡土教材的研讨会,大家如果有兴趣欢迎大家来。第二,希望给基层的实践者建设一个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的平台。因为当地的老师还是需要一个动力去推动他来做这样一个事情。但是这只是我们一个设想。第二,我们也是期待着能够培育这样一个网络,能够有一群同仁一起走在这样一条路上。
但是我觉得这一路上,问自己的问题会更多。我们走了六年,但是这些问题确实是我可能会经常问到自己,我们的同事也经常会。我们把自己当做一个教育者,但是我们对于人的理解真的够吗?我们面对的那些学生真的够吗?我们对于乡土文化历史的理解是不是很浅薄?只是做一个很浅薄的表达和转换。我们对于人际关系复杂性的理解,全球气侯变化,我们前两天听着很远,这一两年,全世界的变化。我们怎么在大尺度的变化在乡土教材的层面我们怎样表达?我们对时代的理解够吗?每个时代确实有他不同的任务和途径,这个时代到底给我们什么样的使命和任务?我们知道吗?我们不知道。全球化,我们在讲本土教材,但是他一不是一个孤立的,他和全球化的互动关系,我们的理解够吗?我们带入了所谓乡土文化的视角,但是这个视角究竟是谁的视角?还有我们最初编的教材,03年编的教材还在用吗?我们同事去走访过,有的确实在用,有的一直在上一节课。也有这样的状况。我们前面那些是不是还有价值?老师愿意教吗?学生乐意学吗?我在这里津津乐道的讲,课堂上怎么样,我们真的知道吗?未来谁为这些教材买单?现在都是基金会大家作为一个项目层面的买单。它不成为一个事业,这样一个机制是不够的。所以这些让我觉得问题是更多的。确实不是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但是我觉得天下溪希望乡土教材这个团队还是愿意一步一个脚印,我们要坚持这样的去做,继续往前走,已经走过了六年。我是相信坚持的,如果我们真的能再走十年、十五年,一定有一些问题就会有答案了。往前走,就有答案。也非常期待和大家一起走这条路。我们一起成为网络的一员。
天下溪除了网络乡土教材,还有 其他几个事情,一个是乡村图书馆的捐建和乡村青少年的成长。第二个是资源教育和城市青少年的成长。第三个是更偏环保主题的人与草原的网络。所以大家如果对这些主题有兴趣可以去我们的网站上查询。谢谢大家!
现场问答:
梁晓燕:感谢郝冰非常清晰很准时的演讲。大家有什么问题。
提问:你们在推广乡土教材,是希望让它火起来,让它用起来。你们最后的力量有没有一些成功案例,觉得可以真的用起来,有一些不成功的到底是因为什么?
郝冰:我觉得不成功的可想而知。不成功的一个就是我们这些教材,我们整个的买单是基金会制的。我们这一个教材印五千本,我们印了发过去之后,没有人再支持了。因为现在教材是免费的,只要不进到地方课程里面,就分不了那块蛋糕,那块蛋糕是巨大的利益蛋糕,我们现在在使劲的做这件事,但是到现在还没有成功。第二,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有动力来做这件事情。教师现在身心的状况,如果他真的没有心里面的热情和对这件事情的价值的认同是很难的。这两点是现在我们不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
成功的,还是要看它的价值,有一本书是《七星河的故事》,我们印完了以后当地又有人自己出钱印,科尔沁他们是什么县委的干部一人发了一本,因为他觉得很自豪,他的价值和这里面有重合和碰撞的时候。但是我也发现一些因素,这不是一个规律性的东西。
提问:现在打工子弟的流动儿童有两千多万,他们的根到底在哪里?在北京有大量的河南来的,是让他们认同城市还是让他们认同家乡。这个问题是我们一直在问的。
郝冰:我觉得这几乎是我们在座每一个人在心里都很深的问题。我是谁?我觉得现在很难给出一个答案,但是我们在试图寻找答案,而且我也不想很狭隘的说这是一个物理坐标的根,就是一个精神的根。那个精神的根很多都可以构成它,但是现在需要有人认认真真的去做,认认真真的去观察学生、回应学生真正的需要。而且他不会是在一个实验室里面。
提问:我们也发现当有一些学校的老师很喜欢这个教材,但是没有人去支持这个教材,最后就没有人印了。以前的这些教材有没有可能持续的使用?
郝冰:他们在长海有过实验,循环使用。但是这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所以需要更大的资源平台。今天上午姚老师还说180亿,我们不要一亿,也不要五千万,但是这中间的通道需要我们经过一个过程去建立。很多课程都是这样的。而且也要超越项目,我觉得应该是超越项目的一个理想,才能让你坚持,如果你只是跟着项目走,迟早你会异化的,你会不知道自己是谁。
提问:乡土教材,如果没有这本书,我们能不能坚持下来,涉及到我们对老师、校长有一些交流,你作为一个教育者,怎么可以开发自己家乡的信息,怎么给学生提供乡土教育。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计划,我觉得不是有人去写书、印书才可以做到的。
提问:我是华特福学校,本土教材是我们自己开发,在城市里面的学校。而我们本土课程就是四年级的时候才开始,四年级之前都不会。本土教材从哪里开始呢?从地理的位置,从自己的家的卧室开始,然后扩展到你的教室,卧室到教室这个地方,你骑车来上学、走路来上学。然后扩展到你城市的周围,找你奶奶讲你奶奶小时候的故事,然后你奶奶的奶奶的故事。这就是历史与地理之间的关系,从四年级开始,我们一边展开,我们会在当地的寺庙和当地的古传说,比如说在四川有一个望虫地,从传说里面去找。还有我们去三星堆,三星堆我们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教材,可是现在教育部正在讨论是不是应该把三星堆也写进教材里面。要从孩子开始做。
梁晓燕:这个话题又要结束。下面请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潘江雪带来他们正在进行的工作。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搜狐教育 2009年12月03日15:57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