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至清代中叶,“四月十八日”为元君圣诞说,被清政府正式认可,列为宫廷定制。清廷入主中原后,对碧霞元君信仰有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参见拙作《天下东岳庙》,载《东岳信仰与大众生活》,广西师大出版社2009年版)。至康熙一朝,以康熙帝登岱致礼碧霞宫,赐匾“坤元叶应”为标志,宣示了清廷对元君崇祀的认同。雍正帝继承这一政策,曾诏修碧霞宫,赐额“福绥海宇”,并在《碧霞宫宝幡步虚词》中以“子视群蒙敷惠泽,母临庇土荷帡幪”,“常将天福人间锡,奖孝褒忠佑万方”(《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二六《雍邸集·六》)之词,表露了以元君佐治的政治思想。乾隆帝本人不仅在政治姿态上如此,在个人信仰上也更多接受了碧霞元君,《金川纪略》中记当时传闻:乾隆皇后富察氏因子夭亡,悲悼成疾,梦碧霞元君召之,于是乾隆帝特为东巡登岱,祈福于岱顶碧霞祠。因此,在乾隆一朝,不仅屡次敕修岱顶之祠,还在离宫内苑——圆明园与避暑山庄分建广育殿(建于夹镜鸣琴桥东山坡)与广元宫(建于敞晴斋附近),祀碧霞元君。清帝居圆明园时,每值初一、十五皆至广育宫拈香。
作为碧霞元君信仰的一项内容——“四月十八”娘娘圣诞,也为清廷所接受,届时在宫内都要举行庆贺活动。近代王芷章《清升平署志略》第四章《分制》载:“四月十八日为碧霞元君诞辰,京师颇重此节,例向南顶进香。宫中亦受影响,而有演戏之事,园内则在广育宫(殿),宫内则在广生楼。”四月十八日,除帝后前来瞻拜听戏,有时宫人还在广育殿附近的聚远楼和福海北岸的松风阁“过皇会”以作庆贺。
乾隆二十四年(1759),为碧霞元君祀史上之重要一年。本年乾隆帝发布诏旨,正式开启遣使泰山、致祭元君的制度。
《岱览》卷《分览一·岱顶中》载:
自乾隆二十四年以来,每遇四月十八日,遣内大臣香帛进谒为常。
清《泰山志》卷三《盛典纪》载:
岁四月十八日,为碧霞元君诞辰,皇帝遣内侍御大臣一员进香。于十七日斋宿岱顶。十八日黎明,诣碧霞祠行礼。岁以为常。
清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七载:
太山碧霞元君庙,旧时派御前侍卫,或乾清门侍卫前往进香,后颇有骚扰驿站者。嘉庆六年后,惟派内务府司员一人,赉香供至山东省城,交巡抚祇领。司员即日出城。四月十四日,或巡抚或司道一员,赉送太山。十六日到山,十八日行礼。(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页72)
万仙楼清咸丰六年(1856)泰安知县张延龄《重修万仙楼碑记》云:
碧霞元君之庙……我朝东封之典尤隆,每孟夏有钦颁香供,由省派大员躬代往祭,龄随侍诣山顶瞻拜成礼。
红门宫北小碑林民国十年(1921)立《善与人同》碑亦载:
历代圣王,每逢四月十八日,命有司封山礼拜,斋明盛服以承祭祀。
嘉庆朝之前历次遣使见于史载的有:乾隆四十五年,遣都统德保进香。四十六年,遣御前侍卫都统德保进香。四十七年,遣御前侍卫都统德保进香。四十八年,遣御前侍卫都统德保进香。四十九年,遣御前侍卫都统阿弥达进香。五十年,遣御前侍卫都统阿弥达进香。五十一年,遣御前侍卫都统阿弥达进香。五十二年,遣工部侍郎都统阿弥达进香。五十三年,遣工部侍郎都统阿弥达进香。五十四年,遣工部侍郎都统阿弥达进香。五十五年,遣廷臣某进香。五十六年,遣御前侍卫都统布延达进香。五十七年,遣御前侍卫都统布延达进香。五十八年,遣御前侍卫都统布延达进香。五十九年,遣御前侍卫都统布延达进香。六十年,遣御前侍卫都统布延达进香。嘉庆元年,遣御前侍卫都统布延达进香。二年,遣御前侍卫都统布延达进香。三年,遣御前侍卫都统布延达进香。(清《泰山志》卷三《盛典纪》)
嘉庆六年(1801)之后,致祭使改由山东巡抚或藩臬大员充任,许多名氏见于泰山石刻。如道光五年(1825)护理巡抚讷尔经额《重修岱顶碧霞祠记碑》(碧霞祠),光绪十八年(1892)按察使松林题记(对松山),光绪二十六年(1900)按察使胡景桂题记(对松山),光绪三十三年(1907)布政使吴廷斌题记(大观峰),光绪三十四年(1908)署布政使胡建枢题记(升仙坊附近),宣统元年(1909)布政使朱其煊题记(龙门口),皆述及“四月遣祭”之礼。如胡景桂题记称:“山东按察使永年胡景桂,于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四月十八日奉命祀岱宗。先一日登顶治斋,斋香供者大挑知县姚鹏图、候补知县余嘉珍,泰安县知县西蜀毛澂陪祭。”
这一典礼,一直延续至清室逊国,方告中止(见《重修泰安县志》卷六《政教志·礼俗》)。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新浪博客—泰山周郢的BLOG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