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 语
家族利用神明崇拜来培养群体认同感。不同层次祭祀圈在家族村落利用民间神明祭把来整合和分化地方社会上表现出了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家族村落的发展史是一部社会界限建构史。它强调家族村落内部的凝聚和均衡,强调家族村落内部与外部的协调联系,强调地方 “贵族”的优先状态,强调按照亲疏关系来结构人际关系。家族村落内部带有力量多元化的特征,多元化的力量通过公共象征的营造结为一体,也通过公共仪式的具体操作分别确立。 对于近年来民间仪式,传统信仰与宗族等传统社会组织的复兴现象,或者被归结为某些基层政权组织的涣散无力,或者被解释为官方“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政策导向造成。然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家族历史的延续和家族村落不同社会力量协调的要求。神祇庆典成为了地方制度的一部分,持续有效地为家族和社区服务。
作为一个假想的权威,神灵是稳定信众不安全情绪的镇静剂。民间宗教复兴前提是社会变迁所造成的个人之间的差别由相对稳定变得剧烈起来,加上信仰的危机导致群众思想无所依托。如果不注重村民的素质教育,对他们的信仰引导老套、简单化,神明必然和愚昧结成亲密战友,共同占领人们的心灵市场。在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确实任重道远,不容我们忽视。
-------------------------------------------------------------------------
注释:
1、 五华李氏族谱理事会编印出版, 《广东五华李氏族谱上卷》,页243,1998。
2、 安流镇低坑村祠堂坝清光绪二十五年《李氏族谱》手抄本。
3、 施联珠著,《畲族》,页8,北京,民族出版社,1988。
4、 李默著,《梅州客家先祖郎名、法名探索》, 《客家研究辑刊》,页79,1995年第1期。
5、 五华县文化局编印出版,《三奶仙娘学法》,《五华民间故事》,页2,1996。
6、 扬家骆编,《宋会要辑本》,礼二零之一三、一四,台北,世界书局,1997。
7、 吴暗、费孝通著,《论绅权》,《皇权与绅权》,页123,上海观察社,1948。
8、 马丁著,《中国宗教仪式和政治》,转引王铭铭《中国民间宗教:国外人类学研究述评》,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第2期。
9、 江绍原著,《礼俗迷信研究之概说》,《江绍原民俗学论集》,页260,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10、江绍原著,《礼俗迷信研究之概说》,《江绍原民俗学论集》,页266,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本文刊于《民俗学刊》第一辑)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