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沈丽华]五华县安流镇神祇庆典的田野调查
  作者:沈丽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2-03 | 点击数:28721
 

  2.2学法故事内涵:资源的争夺

  在安流镇当地流传神祇的故事丰富多彩,其内容主要是关于神抵的来源。在神抵来源故事中,流传范围最广的是“茅山学法”故事。据说胡法旺公、张法青、陈万一郎三人结为“同年”,相协赴茅山学法。三年期满后都可以出师了。一天,师傅故意在腿上变了一个毒疮叫徒弟们吸。张、陈二人犹犹豫豫,胡见师傅疼痛难忍,赶紧上前把脓毒吸尽。实际上.“脓疮”是能使法力大增的仙药,所以,胡的法术比其他二人高明。三人下山回到家里,彼此间经常斗法,比赛谁的本领高强。类似故事在闽西、赣南客家村落中也广为流传。由香港海外华人研究社出版的《客家传统社会丛书》中,收集了许多这类故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客家文化的孕育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古代的福建、江西、广东一带,巫术流行。在当时,普遍存在着“尚巫”“俗重师巫”的历史背景,这是汉人、土著交融的结果。流传于闽西客家村落的“学法”故事和安流镇的 “学法”故事在情节上极为相似。故事主人公多是法师,隶属不同姓氏家族,几乎都用 “郎”、 “法”和数字来命名。他们生前是法师(巫觋),死后成为当地神。这些特点同样体现在广东少数民族尤其是畲族、瑶族文化中。“学法”的故事,“师巫”的习俗在畲族历史中可谓源远流长。畲族民间家喻户晓的“盘瓠”传说中就有着盘瓠投茆(茅)山学法的情节。3畲族隆重的祭祖习俗,相传也是为了缅怀盘瓠王赴茅山学法,不畏艰难的精神形成的。此俗之所以又称作“学师”、“传师”,是因为主持仪式的法师和学师者之间暂时形成了师徒关系,仪式的目的是为了让祭祖者获得战胜恶魔的力量,以免受人欺凌,“学师”实际上就是“学法”的仪式。瑶族也有“拜王度身”的法事,仪式目的和畲族的“学师”相同。度过身的要瑶人“始有资格当村长、瑶甲、师爷和取得法名或郎名”4。畲族瑶族都有以数字排行命名的习惯,这些都和客家先祖的“郎名”“法名”相同。象胡法旺、张法青,就是法名,陈万一郎则是“郎名”。舍瑶族人尊重法师,尚巫祟神,深刻影响了客家先民。一个法师变成当地一位祖先而被本地祟拜为神成为客家村落的普遍现象和信仰特点。

  解读闽西、赣南一带流传的学法故事文本,可以发现,有一个情节十分重要和突出,这就是“斗法”。与主人公斗法的对手或者是精灵,或者是社官、蛇妖或者也是法师。

  斗蛇妖的情节存在于年代较久远的斗法故事中,而且,蛇妖和社官往往混为一体。如紫金、五华一带流传的三奶娘斗社官的古老传说。5将学法斗法情节、尚巫学师之俗和百越土著民风结合起来考察,可以看出其隐约透露出来的汉族移民和土著居民争夺生存资源的过程和结果。许多史料证明,“人祭”和蛇崇拜曾经是百越地土著之习俗。“愚民无知,至于杀人以祭巫鬼,笃信不疑,湖广之风为甚。”6从民族学的角度考察,“斗法”实际上是不同移民群和土著部落争夺地盘、融合发展的反映。

  安流镇的斗法故事是不同家族法师之间相斗的故事。据说胡法旺和陈万一郎最先斗法。胡邀请陈去赴墟(赶集),陈不去,因为他要起田(插秧),胡恼火了,便说:“我打赌你到曼(晚上)也起不了田。”陈不信,插完秧后不久他回到田里一看,见秧苗全被拨起堆放在田角。陈知道胡法术高明,只好甘拜下风,请他吃酒道歉。又有说张法青得罪了陈万一郎,到了年df晚,张姓家家户户点不着火,做不了年夜饭。有一个张姓人提着酒肉去求陈万一郎,陈对他说:“不怕,你点得着(火)。”此人回家后,果然点着了火。张姓人听说了,都提着酒肉去求陈。张不服,就去偷陈家鱼塘里的鱼。陈就写了咒语封塘,却把儿子咒死了,所以陈绝了后,没有传人。陈、胡、张三人斗法故事流传范围和家族祭把圈范围大致相符,各姓村民在讲述故事时,都极力渲染本族神明法术高强,神通广大。

  安流镇村落神祇来源故事中,还有以下两类较有代表性,

  (1)偷神像故事。陈万一郎神像原在梅林镇肖田寮村。安流镇增田村民陈某好赌。每次参加“花会”前,他都到陈万一郎神庙去烧香祈祷,次次都赢了钱。他便用布袋偷装神像回乡,放置在村中门墩下祖厅内设坛礼拜,很灵验。有一天神“降童”表示要在党塘、万塘村交界处陈光岭脚坐坛,于是村民们择吉时吉日,修起宫庙,从此香火越来越旺。

  (2)捕鱼人捞神像的故事。学少村下小塘古姓一捕鱼人在河边打鱼,放下的鱼网捞到李老君神像,他把神像抛入水中,再放下鱼网,又捞到神像,连续三次都是这样。他便把神像拿回家放在柴房里,觉得家里开始事事顺利。别的村民听说也来给神灵烧香磕头,并集资建了庙。之后,李老君成了学少村所有古姓人共同信奉的村神。

  在《客家传统社会丛书》中,我们经常遇到偷(请)神像、捞神像的故事文本,或者是一个赌博者或一个生意人去外地把神像偷(请)回家乡建庙最终发了财,或者是一个放鸭人或捕鱼人拾到灵物、神像,为它立庙祭祀而变得富有。在农业社会中,为了生存,就要不断为了好位置而竞争,这个竞争牵涉到所有的资源包括坟墓、祠堂和神庙那些象征性的资源。人们通过它们来把对手的利益压下去。神祇故事的作用正在于此。神祇故事是农业社会象征符号系统中的一员,是村落生存下去的另外一种策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杨利慧]从“自然语境”到“实际语境”
下一条: ·[柯杨]关于深化民俗学田野作业的两点思考
   相关链接
·[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于佳卉]有神若飞来
·[闫睿欣]“赛博”求签:新型民间信仰实践互动模式研究·[徐凌]农耕驱蝗:后稷与刘猛将形象的相关性
·[王媖娴 常秩豪]民间信仰与乡土社会的纠纷调解·[王小蕾]海疆与内地的融合:明清以来岭南民间信仰在南海诸岛的传播
·[王嘉炜 宋昕曌]从地方豪杰到忠义神灵:《金沙魏公将军壮烈志》的神性塑造·[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
·[乔英斐]“希望”作为学术概念的可能性·[宁祥文]民间信仰与高台教化:从风俗观念到戏剧实践的探索
·[倪晨嘉]澳门哪吒信俗的景观叙事与景观生产·[马骁]从乡村到城镇:民间信仰的时空转变
·[刘婷 刘会惠]城市化转型中民间信仰的动态构建·[林旻雯]民间信仰与非遗保护实践
·[黎俊溢]澳门半岛石敢当调查研究·[姬厚祥]宗门立会:宗族分门竞争中的民间信仰生产
·[洪陈方洁]头家理事会与宗族社会治理机制的当代自洽·[葛金华]太湖流域“白鱼传说”的叙事逻辑
·[丁影影]传说动力学对民间传说叙事建构的作用研究·[程浩芯]民间信仰研究的文本进路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