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唐晓涛]神明的“正统化”
——从明清西江中游三界神诞仪式说开去
  作者:唐晓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1-29 | 点击数:13903
 


三界“跳神”之一:开通四方
(于桂平市大洋镇新和村永显庙)


  这些仪式过程和表演的故事情节,令笔者大为震撼。仪式所见,犹如一幕幕地方历史在上演:冯克利披上仙衣即可看到两广全境的故事,表达的正是三界神成为两广地域社会保护神的事实。

  在村民眼中,“传统”意味着什么?我们看到,仪式中被强调的有两个方面:其一为国家的权威。其二为道师的中介作用。

  演化中的三界神

  三界神是明清时期西江中游地区最普遍的神明,以广西的浔州府(辖今桂平市、贵港市和平南县)和梧州府地区分布最为集中。自明至清,该地区三界神的形象经历了由水(蛇)神、瑶人祖公到地域保护神、冯氏宗族祖先的演变与叠加过程,并最终成为国家祀典神明。而神明形象的这一正统化过程,贴切地反映出西江中游地方社会在国家正统文化秩序确立和地方政治、经济格局变化之后,族群形象的转变和地方社会所经历的文化过程。

  以笔者所见,三界庙奉祀的神明一般为冯克利及其裔孙冯都长和冯祯吉(名号或有不同)。关于三界神的最早记载见于雍正《苍梧志》卷3收录的明景泰年间的碑刻,叙述一个冯姓贵县人遇仙成神,被官府认为“惑众”,以大镛焚烧三日安然无恙,被命行雨治疫皆验,遂受封为三界的故事。此三界神与蛇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常往来于西江上救难,似为西江流域的水上人家所奉祀的水神。明正德年间任横州通判的王济在《君子堂日询手镜》记载了自宋以来一直被自苍梧至南宁广大地域的瑶人呼为“祖公”的贵县冯氏神仙家族,此家族每代均有成神者,善作法术,可召风雨鬼神,其时成神者为冯都长,常助官军平定瑶人之叛乱并保护往来西江从事米粮贸易的商人,冯都长代表的是与官府合作的熟瑶群体(与之相对者为生瑶);明末清初,清廷地方官员宣称得到三界神的帮助而平定了地方动乱,三界神成为地域保护神,官方出资建庙并将三界庙记录于地方志上。在康熙《广西通志》卷31“仙释”条中,首次出现了三界神“游天得道”的封号,并且与贵县东壆村一个名为冯克利的人联系在一起。在笔者采集到的贵县冯氏族谱中,此支冯氏宗族自称其族人冯祯吉为冯克利之九代孙,且因灵异而受封为“新圣”。现在这支冯氏族人居住在贵港市区及城郊,从其祖墓碑刻及族谱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如何将自己的祖先与三界神联系在一起,并将神明的谱系转变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宗族谱系,通过族谱的修撰将土著身份的冯三界改写为来自江西吉安府的明朝开国大将冯国用、冯国胜的后人的整个过程。道光十四年(1834)三界神因西江中游地区的自然灾害以及会匪祸乱而正式受到敕封,成为国家祀典神明,此时记录在族谱和碑刻中的冯克利则具有了先祖来自浙江绍兴、因随韩雍征瑶乱而定居于贵县、本人协助王守仁平定瑶乱的更吻合国家祀典神明所要求的“正统”身份。

  上述三界神形象的一系列演化其实是地方神明正统化的过程,塑造这一过程的各种力量,包括了当地的土著“猺”、“獞”、“蛋”群体,也包括了往来西江的粤商,甚至可以看到地方官府的参与。他们在地方经历征瑶乱、两广米粮贸易、建立国家正统文化秩序、嘉道匪乱等不同历史阶段的过程中,因应不同群体的不同利益需要而对神明形象进行改造或叠加,再依据这些正统的文化标签最大限度地获取自己社群的权益。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9-24

上一条: ·[耿羽]一个民间信仰的生成
下一条: ·[邓启耀]生物与文化:多样性面临转折
   相关链接
·[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杨宇]明清洛阳地区关帝信仰碑刻的生成机制研究
·[王小蕾]海疆与内地的融合:明清以来岭南民间信仰在南海诸岛的传播·[李扬 谢亚文]万唐人物:明清以来英美世界中国民俗资料的收集与研究
·[李华文]从官帽顶石演变看元明清时期多民族物质文化交流·[江晨怡]以“保”为家:明清以来台州松门卫城的信仰空间研究
·[崔茜]农事年画的产生原因探释·[邹艳梅]明清之际奉教士人的丧葬礼俗观研究
·[姚春敏]明清以降乐户族群在地化过程探微·[王娇 柏互玖]明清方志风俗志内容的构成、分布与历史成因
·[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兰维]明清浴佛节民俗研究
·[贺晏然]家承至德:清代江南泰伯奉祀的发展·[杜琛]蔚县明清壁画与民俗文化的传承研究
·[陈泳超]明清教派宝卷中神道叙事的情节模式与功能导向·[刘德增]入乡随俗与故乡记忆:明清以来中国移民的文化选择
·[张可佳]明清时期河南浚县碧霞元君信仰的载体及其功能·[徐宝成]明清易代:惠世扬形象的多维建构
·[杨志敏]明清时期中原地区应对瘟疫民俗活动考述·[任雅萱]民间的“正统”:明清时期姜太公风物传说的时空结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