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胡新生]玄酒的用途和来历
  作者:胡新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1-16 | 点击数:10703
 


  周代贵族举行与饮酒有关的礼仪活动时,常在酒尊旁边摆一壶清水——称之为“玄酒”。玄酒是水不是酒,也不供人直接饮用,但它在礼仪中比酒更受尊崇,行礼者摆列盛酒的酒尊和盛玄酒的“玄尊”时,总是将后者放在更重要、更尊显的位置。天子、诸侯等,往往用特制的铜镜“取水于月”(其实是收集露水)以供玄酒之用,这种高级的玄酒号称“明水”。玄酒与明水来源有别,性质、用途则无不同,故可通称为“玄酒”。

  据《仪礼》描述,士冠礼的醮仪、士婚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礼以及祭祖仪式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等等,都要求设置玄酒。《礼记》有很多文字论及玄酒的性质和意义。这些记载表明,设置玄酒的做法在东周时期相当流行,凡饮酒必置玄酒已成为当时礼仪生活的一种通例。

  周人举行饮酒礼为什么要在酒的旁边摆一壶清水?玄酒在礼仪中起什么作用?

  战国儒家学者对这个问题作过明确的解释。他们指出,玄酒之设意在表达对远古时代有水无酒、以水敬客情状的追念,是特意在饮酒礼中保留的一种早已逝去的原始习惯,是行礼者缅怀先人、尊崇旧物、不忘本初的象征。清代以前,研究古代礼制以及制订当朝礼制的学者都是赞同“象征说”的。

  1916年,王国维先生发表题为《说盉》的短文,提出与“象征说”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解释。他认为玄酒在礼仪中不是虚设的象征物,而是有实际用途。参加饮酒礼的人,有的酒量大,有的酒量小,玄酒是专供酒量小的人使用的——那些容易喝醉、不能多次行爵的饮酒者可以用这壶清水来掺兑稀释酒汁,这样就不至于为酒所困、不能终礼。王国维后来在清华大学讲授《仪礼》,仍然持“玄酒实用说”。他强调,用玄酒掺酒体现了制礼者考虑问题的周密和富于人情味:“夫人之量有能饮不能饮,圣人必欲礼之成,又不愿人之苦于礼,故常设玄酒以节之,既不迫人,又不废礼,其用心可谓周慎之至矣。至玄酒之用法奈何?则以水和酒,盛于盉中,涤荡之,而注于爵,所以薄酒之性也。”

  王国维的新说极富巧思,然而综合各种记载来看,此说实难成立。“实用说”并没有原始文献的依据,它的提出与误解《周礼》“凡酒修(涤)酌”和《礼记》“祭齐加明水”、“明水涚齐”之类的话有关。这些话其实没有专用玄酒或明水过滤酒汁的意思。宋代的方悫、周谞,清代的方苞、江永,都对这些话有所误解,王国维认为玄酒用于“薄酒之性”很可能是受到这些误说的影响。周代还没有后世的烧酒,当时所谓的“酒”都是未加蒸馏的酿造酒,酒精含量很低,用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卷3中的话说是“粗有酒气而已”。一般人喝几升这样的薄酒不成问题,实无必要再加水冲淡使酒味更薄。王国维所谓“人之量有能饮不能饮”,似是针对烧酒而发,这未免把周人“不能饮”的情况想得过于严重了。再者,创制礼仪的人总要考虑正常情况和一般情况,不太可能为极个别的沾酒即醉的人设计专用的饮酒之法,这和《仪礼》不会专门为腿脚不便的人设计行礼仪法是一样的。

  “实用说”最大的缺点是无法解释《仪礼》记录的事实。这些事实可以概括为两点:(1)玄酒总是被设在比酒更尊崇更重要的位置。(2)玄酒一旦摆好即不再动用。如果玄酒不过是用来掺酒的水,人们怎么会总是将它置于上位呢?《仪礼》中丝毫没有搬动“玄尊”的迹象和兑水的仪法,所谓用玄酒“和酒”也根本无从谈起。

  有关玄酒的意义,战国礼家作过很多论述,他们都认为设置玄酒是追怀上古、崇尚传统的象征。《礼记·郊特牲》说:“酒醴之美,玄酒、明水之尚,贵五味之本也……贵其质而已矣,所以交于神明者,不可同于所安亵之甚也,如是而后宜。”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精美的东西,但是在礼仪活动中,特别是在和祖先神灵打交道的场合,偏偏不尊崇这类华美之物,而是尊崇那些原始、古旧、粗糙的物品。战国礼家的这些论述是很难撼动的,因为这是当时人论当时礼制,而且涉及的是与玄酒礼性质相同的一系列象征性礼仪。

  通过象征性的物品“反本修古”,不是空泛的宣传或说教,而是有维护和强化礼仪的实际效用。这种效用至少包括两方面:首先是加强礼仪的庄重气氛,使整个仪式显得更加崇高和神圣。日常习用之物容易使人轻慢,新兴物品更易给人以轻佻之感,而原始、古老、粗疏的旧物却容易激发人的历史意识和庄敬态度。祭祀祖先时,尤其需要通过古建筑、古器具、古乐舞、古祭品来营造返身古代面对祖先的氛围。其次是突出礼仪的渊源有自与符合传统,使整个仪式看起来更为规范、更具权威性。玄酒等象征物品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可以为礼仪提供合理合法的证明。玄酒、大羹之类代表着古老的传统,而传统本身往往就是一种强有力的理由和依据,它包含着祖先定制、宗族旧法、历史悠久、长期沿用、正统正宗、正当正确等多重内涵。作为古礼旧制的象征,玄酒诸物的作用犹如一种可以标明来源和权威的图章,礼仪只有加盖这种图章才能显示自己的合法有效,才不至于被视为草率狂野的活动。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10-2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谢晓燕]中国古代的“千秋万岁”瓦当与“人面鸟身”图像
下一条: ·[周星]“文革”中的民俗现象
   相关链接
·[邹艳梅]明清之际奉教士人的丧葬礼俗观研究·[王嘉炜 宋昕曌]莆田涵江地区婚俗礼仪及其性文化隐含的调查
·[邵凤丽]礼为俗用:功能导向下“礼仪文体”的流变·[路转红]肃北蒙古族婚礼仪式的变迁研究
·[马滟宁]弥漫的神性:传统年画中的民间信仰·[张隽波]百年革命节日的仪式礼仪变化初探
·[萧放]传统礼仪文化与当代中国文明·[邵凤丽]礼俗互动视野下祭祖礼仪文化内涵的历史传承
·[金茹雪]开笔礼的当代实践与意义·[王优]浅探汉族传统婚姻仪礼的历史流变
·[石子萱]试析兰州市区正月十五“跨火堆” 仪式·[林继富 闫静]从礼俗现象到生命过程的探寻 ——基于中国人生礼仪研究70年(1949~2019)的讨论
·[萧放 贾琛]传统人生礼仪:“过去”如何被“日常化”?·[汤勤福 葛金芳]中华传统礼制内在价值及其现代转换
·[萧放 何斯琴]礼俗互动中的人生礼仪传统研究·萧放:更好地展示首都国际形象,融入人类共同体建设
·[萧放 何斯琴]礼俗互动中的人生礼仪传统研究·[贺少雅]明代民间冠礼的传承演变与时代特征
·邵凤丽:《朱子<家礼>与传统社会民间祭祖礼仪实践》·[邵凤丽]天时与人伦的融通:二十四节气中的祖先祭祀礼仪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