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09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09年会专区

[姜锋]即墨王家葛村“榼子”制作源流考析
  作者:姜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1-07 | 点击数:8382
 

 

中国民俗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
 
即墨王家葛村“榼子”制作源流考析
姜锋
(青岛市民俗博物馆)
 
青岛即墨的葛村现为即墨龙山街道办事处的一个镇(是周围几个村庄的总称),其中包括王家葛村(王家葛村自然村村型很大,20世纪60年代分为三个行政村:南葛前街、南葛后街和南葛河西)、前东葛、后东葛(以上两个行政村又合称“刘家葛村”)前北葛、后北葛。因当年地方上野外多生葛子,居民常收取作绳索使用,因此名为“葛村”。
“榼子”,是用以制做面食和糕饼的模子,南北各地都有,在民间有“榼子”,“模子”、“糕饼模子”、“果载”、“印花版子”、“面模”等俗名。一般为木制,也有陶制和石制的。青岛即墨一带将这种制作面食的用具称为“榼子”。
榼子的产地全在总称为“王家葛村”的三个村子里。这三个村居民多王姓,王氏族谱称先祖“由滇迁即”,相传为明永乐年间建村,王氏家族制榼子的手艺,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至今村中艺人多是代代相承。
旧时制“榼子”多用的材料有棠梨木、梨木、山木上多用苹果木,因榼子是要制吃食的,所以有人说结果的树木(没有异味)都能用。制“榼子”的工序相当复杂,从“破板”到制成榼子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制“榼子”的工具也都是特制的,各种各样,都有着不同的功用;榼子的纹样更是丰富多彩,枚不胜数。当地村民至今还延续着吃面“榼子”的习俗,特别是逢年过节,或谁家有“红白喜事”、生孩子、孩子过百岁等诸多事情都将其作为礼品赠送,或做供品使用。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金天麟]浙江嘉善窑工习俗初探
下一条: ·[黄涛]节日纪念物与传统节日现代性的建构
   相关链接
·[李向振]冬至节俗源流及其文化内涵·[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王华龙]五台山五爷信仰源流研究·[于玉蓉]连续与独特:“中”之源流的神话学探赜
·[鞠熙]游观入道:作为自我修行的女性朝山·[高忠严]中国民间谜语的源流特征与文化价值
·[赵晓涛]“越人好事因成俗”:广州蒲涧节(郑仙诞)传统民俗活动源流述论·[赵晓涛]“越人好事因成俗”:广州蒲涧节(郑仙诞)传统民俗活动源流述论
·[贺滟波 刘光洁]“白毛女”故事源流考·[蒋明智 何海祺]顺德龙母信仰源流
·[梁碧容]浅析龙州县天琴文化建构·[陈日红]扎船送瘟神
·[王晶波 韩红]“牛犊娶亲”故事的佛教源流及其演变·[贺少雅]当代成人礼俗的类型、源流与发展
·【讲座预告】车锡伦:中国宝卷的渊源和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累积性、地域性(北大,2018年4月13日周五15:00)·[顾春军]墓志源流考论
·守住承载乡愁的农村传统景观·[顾春军]“挽歌”源流考论
·[吴怀东]“小说”源流与唐传奇的民间口说传统·[梁起峰]面塑的文化内涵与当代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