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
民俗学视觉的斯诺命题
——“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的阐释
叶春生
(中山大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把非物质遗产的内涵概括为五大方面:一,口头传统的表现形式;二,表演艺术;三,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四,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五,传统手工艺。第一项,即我们通常理解的“民间文学”,第二项表演艺术,即戏曲、音乐、舞蹈等,目前我国进入世界“非遗”名录的昆曲、古琴均属此项,其实那只是“非遗”的“小儿科”,第三项对民俗礼仪和节庆活动中涉及图腾、宗族神灵崇拜的祭典等,一直不敢正视,特别是第四项,“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其中有许多神秘的不解之谜,按照西方自然科学“实证主义”的概念是无法解决的,而我国民众在实践中早已总结出丰富的经验,他们中有许多能人对自然界和宇宙了如指掌,像诸葛亮借东风那样预测天道的变迁,被群众称为“管天大爷”,更有能通晓天道人道的奇人。所谓星相学家、阴阳先生、风水大师、仙姑、神医、神针等等,绝非子虚乌有的传说,民间真有这样的神人。我们的专家苦思冥想,把这一项目归结为“民间知识”,包含“天象、农耕、田猎、游牧、航海、历算、风水、强身、祖先崇拜及民间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刘锡诚《转变理念正当时》,《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第2期)。其实,还有更为丰富的中医、针灸、气功、星相、灵异、巫术、征兆、物候、遥感、问米等等,单就传统中医药和风水两项,就是一笔很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关于中医药的申报,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而“风水”的理念,依然被视为雷区。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