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张志春]图腾说:服饰起源新论
  作者:张志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03 | 点击数:20165
 
古代西域的一些民族曾是画身民族。《隋书·西域传·女国》记载说:“其俗妇人轻丈夫而性不妒忌,男女皆以彩色涂面,一日之中或数度改之,人皆披发,以皮为鞋。”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男女一日之中能够多次改变脸上的画图,是因为图腾有个人图腾、家族图腾、
部落图腾以及部落联盟图腾等多样化的层面,也许这些浪漫乱婚的男女为了邀宠,为营造彼此认同的亲和氛围,便为不同的情侣描绘不同的图腾画面。也许因一个人归属是多层组织而拥有多种图腾对象。现代不少出土文物也印证了这一点。例如,在毗邻我国西北边疆的阿
尔泰地区出土的古代酋长大墓葬干尸,“身上绘有纹饰,非常美丽,手、胸、背和脚上,都绘有真实的和幻想的动物形象”。
据《旧唐书·吐蕃传上》记载,当时的吐蕃族也是流行画面的民族,松赞干布迎亲时“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即松赞干布)令国中权且罢之。自以释毡裘纨绮,渐慕华风。”又载:“父母丧,截发,青黛涂面,而衣服皆黑。”对这一现象,《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也记载说:“其国人皆以赭面,公主恶之,赞普下令禁之。”《新唐书·吐蕃传》也注意到这一风俗:“部人处小拂庐,多老寿至百余岁者,衣率毡韦,以赭涂面为好。”这里画面的赭色,有学者认为这与吐番民族所崇拜的图腾猕猴的面孔的颜色是一致的。因为他们的神话中认为吐蕃族是猕猴和岩妖魔女结合而繁衍的后裔。“赤色、红褐色是猕猴脸色的特征,奉猕猴为祖的吐蕃人为了让猴祖认识自己,同时也为了与其客观存在民族相区别,表明自己是猴族,于是模仿猕猴的形貌和行为,用赤色、红褐色的颜料在脸上涂成像猴一样的红脸。”这里画脸的文化动机应该是,画面是图腾崇拜的一种行为和标识;人们基于求安全的心理通过面部涂彩向图腾祖先、图腾亲属形象认同,目的在于祈福消灾──避免图腾祖先可能会产生的不认识或不承认的误会,消除可能产生伤害的危险。从这一观点出发,历史上类似的一些不易解释的现象就可迎刃而解了。据宋孟珙《蒙鞑备录》说,蒙古族先民“妇女往往以黄粉涂额,亦汉旧妆传袭,至今不改也。”又彭大维撰《黑鞑事略》徐霆疏:“妇女真色,用狼粪涂面。” 用黄粉或狼粪涂面并非着意肮脏,而是狼图腾的一种崇拜仪式。
国外也有不少类似现象亦可参照或重新评判。普列汉诺夫曾在《没有地址的信》中写道:
 
在非洲,一些从事畜牧的黑人部落,认为给自身涂上一层牛油是很好的色调。另一些部落,为了同样的目的,却喜欢使用牛粪灰或牛尿。在这里,牛油、牛粪灰或牛尿是财富的招牌,因为它们是只有有牛的人才能用来涂抹的。也许牛油和牛粪比木灰能够更好地保护皮肤。如果事实真是这样,那么,从木灰过渡到牛油或牛粪,是由于畜牧业的发展,是由于纯粹实用的考虑。但是过渡一旦完成,用牛油或牛粪灰涂抹的身体,比起用木灰涂抹的身体来,就引起人们更愉快的美感。然而还不止如此。一个人使用牛油或牛粪涂抹自己的身体,就明显地向亲友证明,我并不是不富裕的。在这里,也很明显,提供这种证明的普遍快乐,是先于看见自己身体涂抹一层牛粪或牛油的快乐的。
普氏指出的现象值得注意和研究,但他的解释有些简单肤浅,缺乏历史发展意识,现代理性观念太浓,太重实用与等级观念了。其实这一现象的深刻意蕴在于,这是游牧民族牛图腾的表现方式,或者说是远古牛图腾仪式的近现代遗留与印痕而已。
有不少学者通过社会调查,认为画脸画体源于祖先崇拜。(4)这是对的,因为图腾崇拜就是最初的祖先崇拜。流传至今的一些古老风俗也可提供有力的旁证和参照。例如,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都乎土族村,于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日祭山神,村民们在法师带领下到山神庙,接受神意后,由八个满身画满虎纹的半裸青年,跳着仿虎的傩舞进入村庄,翻墙越房直入院中为各家驱鬼逐疫,直到傍晚前听到枪声,“老虎”跑到河边的大井水窟洗去身上的虎纹,整个活动才告结束。
与之相似,云南省彝族兴行的祭祀图腾祖先虎的虎节礼仪中,全村选出一批健壮男子扮演虎的角色,他们身上脸上都画着虎纹。“用占卜的方法选出的八个男子汉,都一致向(虎)神谢恩献酒。并由‘朵西’(祭司)用红、白、黄三色泥土和黑锅烟灰为他们一一画脸、文身,披以用黑毡子扎成的虎皮,装扮成虎,然后再次下跪于神座前”。(6)这种种给精心挑选出来的人物身上脸上描绘虎纹的行为,无疑是以虎为图腾的远古崇拜仪式的现代活化石。
这大约是人类跨向扮饰的重要一步。图腾物原应是外在的对象,是遥远的神秘变形的祖先,是有着超自然力量的生命佑护者。人们向它致敬谢恩是为了安全与幸福的祈求,是将内心投向身外的图腾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却逐步演变为由自己来扮演图腾物,即与图腾物同体──自己是图腾物,图腾物也就是自己。这样以来,一方面使祈求内容更易与生活内容联系起来且更易与图腾神勾通;另方面在扮饰者那里遂有了超凡入圣的升华感与自豪感。加之被画身画脸者的亲身参与感,使得他们渐渐乐此不疲而推衍开去。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秦岭醴泉──张志春个人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志春]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下一条: ·[张志春]裸裎艺术的文化源渊
   相关链接
·[吴晓梅]符号与传统:南北盘江流域布依服饰国家叙事研究·[李滢钰]性别视角下的广西瑶族服饰传承发展研究
·[李娟]山西北朝多民族服饰文化融合实践·[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吴晓东]阴阳对立观念与门神的起源演变·[宋双意]河口瑶族服饰调查研究
·[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刘欢]从江县摆翁村盘瑶服饰文化研究
·[周雨童]诗意空间·地域色彩·传承发展·[谌红雨]布依族服饰图腾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浅析
·[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刘守峰]柳田国男晚年的海上心路
·[任晓波 刘刚]文山壮族服饰保护与传承的实践调查研究·[叶涛]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 ——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与流布
·[周翔]山与海的想象:盘瓠神话中有关族源解释的两种表述·[袁学骏]河北耿村起源性神话研究
·中国西藏摄影及非遗文创服饰展在蒙古国举行·[吴晓东]“苗族杨姓不吃心”故事的演变与习俗的起源
·[尹晓龙]西汉太一神祭祀与元宵节起源·春节:对联与门神的起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