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的起源问题,中外学者各抒已见,适应环境说、安全保护说、遮羞说、炫耀说、美饰说……,诸说蜂起,不一而足。我想从中华图腾艺术的角度切入,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图腾文化的人生印痕
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的一种宗教信仰,约与氏族公社同时发生。图腾(totem)系印地安语的汉语音译,意译为“他的亲族”、“他的朋友”。图腾崇拜,就是把某种动物或植物当作本氏族的祖先或神灵来崇拜。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认为:原始人认为自己的氏族都来源于某一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物,并以之为图腾。图腾是神化了的祖先,是氏族的保护者。图腾信仰遍及世界各地,近代某些部落和民族仍然流行。需要考察的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有无图腾现象?若有,那么有无渗透到服饰中去的图腾意识或神话境界呢?答案是肯定的。
早在本世纪之初,严复在翻译英国学者甄克思的《社会通诠》一书时,首次把“totem”一词译成“图腾”,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通用译名。他在书中按语说:“古书称闽为蛇神,盘瓠犬种,诸此类说,皆以宗法之意,推言图腾,而蛮夷之俗,实亦有笃信图腾为其先者,十口相传,不自知其为怪诞也。”首次提出中国古代也有着与澳大利亚土著、美洲印第安人等异域相通相似的图腾现象。严复而后,我国学者郭沫若、闻一多、吕振羽、黄文山、孙作云等从不同层面对图腾文化给予研究和译介。冷落了几十年后,20世纪80年代,我国这一文化领域的研究重又繁荣起来。
闻一多先生指出:
假如我们承认中国古代有过图腾主义的社会形式,当时图腾集团必然很多,多到不计其数。我们已说过,现在所谓龙便是因原始的龙(一种蛇)图腾兼并了许多旁的图腾,而形成的一种综合式的虚构的生物……古代几个主要的华夏和夷狄民族差不多都是龙图腾的团族。
闻一多先生的结论是对的。凤图腾也是兼并众多后形成的综合式虚构的图腾形象。事实上,龙凤图腾之所以能有兼并八方的基础和能力,从而成为中华民族远古高高飘扬的两面旗帜,就在于中华民族古来就有普遍而多样的鸟兽图腾现象,如夏代有熊图腾猪图腾石图腾鱼图腾薏苡图腾龙图腾,商代有玄鸟图腾,周代有龙图腾鸟图腾龟图腾麒麟图腾犬图腾熊图腾虎图腾等,秦有凤图腾,楚有熊图腾羊图腾凤图腾龙图腾鱼图腾荆图腾等。而且不只有家族图腾部落图腾,还有个人图腾,如舜的图腾为狮子或龙,蚩尤为赤龙,高阳氏为太阳,柏皇氏为柏树,葛天氏为葛,共工氏为九头蛇和羊……,匈奴崇龙拜日,鲜卑图腾是鹿,契丹崇拜青牛白马,越人崇拜鸟和蛇,南蛮主要崇拜犬,东夷图腾是鸟和太阳……。
往事数千年。今天我们看到的图腾文化现象,除了大多数近现代少数民族都或多或少地保留了图腾文化残余外,更多的是以淡隐的形式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一是千变万化中成为十二属相,一大群动物图腾形象伴随着我们每个中国人,成为各自的属相;二是凝冻为姓氏(如动物图腾如姓马、牛、羊、虎、熊、等;植物图腾如杨、柳、桃、李、林、桂、栗、兰、等;颜色崇拜如赤、橙、黄、绿、紫、灰、白、蓝、朱、黑等;方位崇拜如东、西、南、北上、下、左、右、前、后、高、低、等;时令崇拜如春、夏、秋、冬、阴、阳、年、岁、时等与每个炎黄子孙隐身相随,三是以具象或变形抽象的形式进入服饰境界。在图腾文化以特有的方式向人本身作全方位渗透与投影中,我们着重探究的正是最后这一点。
二、图腾扮饰之初:画身画脸
一般学者认为,图腾人体装饰产生时间最早,是图腾艺术的原生形态。
从中外的一些资料看来,图腾艺术本身也有着由外在的崇拜对象、符号标志渐渐地向人自身靠拢的过程。因为原始先民为了表示对图腾的尊崇,也为了和不同的氏族部落区分开来,便开始在自己住所包括身体上描绘或雕刻图腾形象。图腾与人同体,最早大约是以画身画脸的形式出现的。《山海经·海内南经》载:“雕题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郭璞注释说:“点(黔)涅其面,画体鳞采,即鲛人也。”雕题国流行的画体画面的习俗,是把身体画成鳞甲以模仿龙蛇即图腾形象的样子。在身上脸上绘画,而不同于稍后兴起的刻痕与文身。雕题国,可能是原始时代居住在中国南部和西南部的一些族群。这一地域后起的许多原始民族、包括东夷族群、濮越族群,也都是曾经保留着画体或画面这类装饰风俗的。《太平寰宇记》里说的:“其百姓悉是雕题、凿齿、画面、文身。”这么大范围内的老百姓全部画脸画身,可见不仅仅是风俗,至少应有一种带有威慑力量、唤起敬畏情绪的图腾才可造成如此整齐划一的效果。不少考古学家认为,早在六千年前的半坡先民的鱼纹人面图,就是画脸的图腾扮饰行为。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秦岭醴泉──张志春个人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