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科问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科问题

忆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他说自己是一粒麦子
  作者:武云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21 | 点击数:11371
 

钟敬文

  

钟敬文历来十分重视到田野乡间进行采风。

 

  钟敬文(1903-2002),著名民俗学家、作家、教育家。曾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等职,著有《民俗学通史》、《口头文学———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等民俗学理论著作数十部。

  萧放 1960年生,湖北黄冈人,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民俗研究室主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

 

  人生自古谁无死

  萧放一直记着2002年1月6日那个下午,他见老师钟敬文的最后一面。

  在此之前,1月3日,钟敬文先生养病的友谊医院,北师大中文系刚刚为他庆祝了百岁华诞———这是启功先生的提议。早上去医院的时候,萧放还带了一些草莓,他知道钟老爱吃。果然,吃过生日蛋糕和长寿面,胃口不大好的钟老提出要吃草莓,边吃边问:你们为何要这时来祝寿?

  病床边簇拥的学生们说:按年头算,过了元旦您就是一百岁了,又趁假期,大家都想看看您。

  钟老没有再说什么。后来萧放知道,老师心情不大好,他还想着要养好身体,回去上课。

  然后就是6日下午,萧放又去医院探望,感觉与平时不大一样,病房门口挂着“谢绝探视”的牌子。轻轻推门进去,萧放看到老师正在酣睡。病房里有钟老的女儿钟宜,还有也来探视的程正民教授等数人。钟宜说,照钟老平日的习惯,现在该是起床聊天的时候。可直到下午5点钟,钟老还没醒。

  大家觉得有必要叫醒他,于是打开了房间顶灯。钟老对光线敏感,马上醒来。程正民伏在钟老耳边说:“我是程正民,来看您啦。”钟老说:“我想你呀!”

  于是聊天。不知为何,钟老说起一段故事:乔冠华病重卧床时,夏衍去探望。乔冠华已经无力说话,便用手指在夏衍掌上写字,写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钟老反复念叨这两句诗,说,乔冠华有不平之气。众皆默然。萧放推想,那时钟老可能已经隐约知道了自己的病情。

  黄昏时分,萧放告辞,钟老吩咐:“请告诉大家,我很好。大家都很忙,不要来看我。”萧放说好,再见。

  这是学生对老师说的最后一句话。接下来的两天,萧放忙着写完《历史民俗学与钟敬文的学术贡献》一文,准备下次去医院,念给钟老听听。此谓之“过耳”而非“ 过目”,因为钟老年事已高,视力不大好,多年来审读博士论文或批改作业,都是让学生读给他听。不料10日凌晨,钟敬文先生便溘然长逝。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10-21 09:17:00

上一条: ·[刘宗迪]作为学术神话的神话概念
下一条: ·[赵世瑜]文化自觉·科际整合·田野调查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在山东大学开幕·[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致辞
·[王均霞]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视野中的本土女性民俗学研究·[王京]对中国民俗学学派建设的几点思考
·[刁统菊]“田野作业”概念的发展史·[朱梁灏]民俗学的日常生活转向与批判的日常生活研究述论
·[张一帆]虚拟空间中的民俗:新媒体语境下民俗传播特征与知识再生产·[张淇源]媒介养老:一种宗族养老传统的理论路径与可能
·[余玮]“物”与民俗学史叙述·[叶玮琪]实践民俗学视野下风俗教化的变迁与回顾
·[王午琦]数字时代神话日常化重构与民俗学回应·[王锐林]积极的规训者
·[王琪]朝向当下的乡村民俗学研究·[田书宇]百姓日用即道:王艮的日常生活思想及其民俗学意义
·[唐璐璐]“在民间”:中国民俗学的“位置”回归·[谭昱芊]论五来重“佛教民俗学”的思想脉络
·[宋海玉]形式与宣读:民俗学“挪用”现象的省思与检视·[宋博文]数字时代的非遗研究刍议
·[邵卉芳]民俗学的担当:学科教师如何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邵凤丽]活态文本与文化实践:民俗学视域下家谱的双重属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