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满族说部的传承与整理,也是一个提高、升华、充实、完善的过程。就拿《乌拉秘史》、《南关佚事》、《叶赫兴亡》、《洪匡失国》等涉及氏族和祖先的历史来说,最初达尔汉、图达里、阿布泰、白塔桂等人怎么传讲的已无从知晓,我的祖上十一辈的乌隆阿如何传承的也不得而知,继承者包括倭拉霍在内的十二辈八个始祖,倭拉霍的继承人十三辈五格等人有无文化知识,受没受过教育都无法搞明白。但我们这一支,从十四辈凌福,十五辈德明、德英,十六辈霍隆阿、富隆阿兄弟,十七辈双庆,他们都是满汉精通、学识渊博的知识型传承人,又是清朝官员,很容易接触文献档案,对说部进行加工,这在他们那个时代就已经开始了。我祖父崇禄先生不仅传承充实说部,自己也在创造说部,到他这已经形成了规模。据说我父亲赵继文先生也整理过文本,惜被伪满警察搜去,我们并没有看到是什么内容。
到我开始传承、整理说部时,在不违背原传承宗旨的前提下,做了必要的调整,使之更加完善,应保留的东西尽量保留,如语言、故事情节、人物面貌、满族风俗习惯、历史事件等,全部保留,就是与史实、文献不符也不做改动,保持“原汁原味”。比如《扈伦传奇》这部书,是三个本子综合而成,我只是做了衔接,加了回目。《扈伦秘史》、《南关佚事》、《东华外史》(《叶赫兴亡传》的改写本)总计约40万字,但在使用“东华外史”时我没有用改写本,而是尽量回忆原“叶赫兴亡传”的记录本,同时把补进“东华外史”里有关萨尔浒大战的情节全部删掉(约2万多字),因为原始本里没有,而且也与扈伦四部历史无关。我在接受采访回答这一问题时是说过“扈伦传奇”原始本有十几万字,是我祖父以讲故事的形式分多次讲完的,我整理《扈伦传奇》时加入“南关佚事”和“叶赫兴亡”,总计30多万字,加上增加的回目、补入调查后的诸如家谱之类的资料,就成了40多万字的、一部完整的说部故事了。大概采访者没有完整记录我的原话,或者我当时没有说清楚,因此出现一点小小的误差。16
在我看来,整理满族说部,值得注意的是,一不要往历史上靠,不要把它变成历史教科书,因为它是民间口碑的历史;二不要往文学上贴,不要把它搞成文学作品,因为它是民间艺术,带有田野风格的粗犷性。更重要一点,不要追求刺激,把它搞成戏说。一沾上这类恶习,那么满族传统说部就会变质,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注释:
1 见《满族文化研究丛书》,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年。
2 穆昆达:族长——编者注。
3 《金史》卷66《乌野传》。
4 “布特哈”:虞猎之意,所以乌拉城又叫“大乌拉虞”。
5 富克锦之父贵升(十七辈),振威将军,新疆平叛时阵亡。他是这个家族二百多年来品级最高的,但朝廷抚恤旌表时,误为依尔根觉罗氏。
6 克什纳,扈伦始祖讷齐布禄四世孙,明嘉靖初任塔山前卫都督,后死于家族内讧,他的后裔在清河筑城建国,称哈达部。
7 据传叶赫贝勒金台石受刑前,对努尔哈赤说:“我生前抗不了你,死后也不会放过你。无论叶赫传下一男一女,早晚必报此仇!”亡清之慈禧、隆裕两太后,均为叶赫后裔。
8 东海女真在《明史》及明代汉人的“见闻录”等私人记载中,皆称野人女真,在东北地区,特别是吉林、黑龙江两省的满族人中,至今仍称之为东海女真,因其当时地处“东海”(日本海)岸边原为中国领土的今俄罗斯远东地区而得名——编者注。
9 细谷良夫,日本仙台东北学院大学教养学部教授、文学博士;加藤直人,日本东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二人皆参加了1990年的“清前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们在那次相识,之后有过通信联系。
10 “背灯”,即“背灯祭”,是满族传统的家祭仪式之一,在晚上将灯烛全部熄灭后进行——编者注。
11 没有“真神”支配行为,只是模拟下神动作,叫“跳白脸神”。
12 挑选、培训萨满——编者注。
13 乌喇:也作乌拉——编者注。
14 《成多禄集·乌喇古台歌》,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9年。
15 爱珲,今作爱辉,本文依照作者原稿,未作改动——编者注。
16 高荷红:《满族传统说唱艺术“说部”的重现》,《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
原文见于《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2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长白恒端的金楼子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