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海峡两岸学术论坛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专题研讨会海峡两岸学术论坛

曹兵武:华夏传统的形成与早期发展
——第二届海峡两岸民间文化论坛:会议发言
  作者:曹兵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22 | 点击数:6964
 

 

曹兵武
(中国文物报 副总编 研究员)

华夏传统的形成与早期发展

 

  很高兴,我简单的介绍一下早期传统文化早期的形成与发展,考古学最新的发现与研究,也许对大家研究文化传统和民间信仰起到参考和帮助。

  大家公认的中华传统文化,比如说在早期,在各个文化里面都经历了主期时代,这个主期时代把我们定在春秋战国时期,其实这个时期对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觉得是远远的不够的,实际上说中华的传统文化在汉代以前或者是我们第一次给在外来文化,佛教文化,大规模的文化进入之前,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大的演变过程,在这个里面这个文化有一个基本的特点,基本的框架,基本上都已经形成了。在更早的过程中追溯到,这些元素能够追溯的更清楚,对我们理解我们文化的传统,才能有更大的帮助,所以我着重的谈谈之前的一些心里的认识。

  当然观察这个也可以有不同的角度,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我们历史文献比较发达,传说比较发达,这也是一个角度,这个角度很早就有了,比如说我们谱戏,从三皇五帝到商周,一直到春秋战国,不管是时代的记载、历史的记载,还是传说,还是演绎,这是一个很完整的谱系,这个谱系年代很早了,考古里面也有一个阶段的划分,谱系的划分,比如说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然后青铜时代,到青铜器时代分六大板块,每个板块都比较独立的经历了自己的从农业社会,文化不同阶段,特别是文明起源之后,特别是春秋战国之后,各个国家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脉络和线索,他的区分类型和核心的一个东西。

  比如说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我们能看见,一万年以前,中国大陆这块,两个传统已经区分出来,而且生活、生态上的适应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慢慢地北开始领域小米为一个核心的农业,农业系统也有萌芽;南方稻子也有了萌芽,在一万三四年以前就有稻子的加工、生产和生活,这种生产、生活,产生这种文化方式,在旧石器晚期就看得很清楚了。

  到新石器时代呢,农业开始成为一种主流的一种生活方式,南北两大系统也是很清楚的, 小米文化,道德文化,它形成了村落,规模到了一定的程度,生活才出现区域性文化传统的发展问题。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中原地区就是我们文化的根源都可以看得比较鲜明,中原地区我们看到人口、农业是最发达,特别是在规模上取胜,我们中华文化慢慢的浮现出来。苗地沟呢,他的特点不但能形成强大的规模,而且开始向四面八方去辐射,他给其他的区域文化强势的辐射,大规模的向外移,比如说向北边移到内蒙,西边移到甘青,东面移到辽宁或者山东,南边长江流域都受到他的影响。他这个移民背后有一个什么背景呢?我感觉主要是中原农业空前发达,人口空前增多,人口推动外向因素的。这个时代在中国的特点,就是在各个地区之间相互作用加强,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互动,看的非常明显。互动之后呢,为我们整个华夏这个大传统的出现和国家文明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背景,国家是在文化互动,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文化之间的分化,文化内部的群体的分化产生的,所以时代的格调也是看的非常清楚的。

  进入商周,我们传说中的国家,最典型的就是夏代,他的形成有点像凌空出世,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他凌驾于其他的上面,这也是对其他的地方的辐射,进行同化。那种出现的青铜器,高级的陶器,高档的墓葬,都是他独有的一种中国文明的出现。通过庙底沟化,把他那个因素整合到一起,产生就的因素延续。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华和夏,我们中华的农业社会,农业社会所伴随的生活方式,伴随的一些文化观念、文化因素,包括文化体系结构。夏商周每一代都有继承,有改变,特别是分封制度,一下就把华夏传统给腐蚀化了。腐蚀化以后呢,春秋战国之后,才是上层文化、下层文化,大传统、小传统。知识分子,官方文化和民间文化怎么互动,才开始进入轴心时代,百家争鸣,我觉得背景大概在这么个过程。

  我们传统说的中华文化这个过程他是两个基地,出在中国大地上,然后经过两化,一个庙底沟化,一个二里头化。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地区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亮点,这两个亮点以不同的方式在我们大地上去扩展,去整合各个传统文化因素,最后,经过国家文明的出现,才把整个华夏传统,中华传统,等到汉代帝国基本上定型化,我觉得这中华文化,中国文化一个早期的基础和早期的脉络,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新浪读书 2009年09月21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嵩山:博物馆、文化展演与文化传统的保存
下一条: ·陈益源:台湾民间的灾难文化
   相关链接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昆明举行·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云南大学文学院顺利开班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民间文化论坛》:2022年第3期目录·“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预备通知
·《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5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4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3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2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1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6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5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4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3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2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1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6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5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4期目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