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潜明兹]百年神话研究略论
  作者:潜明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12 | 点击数:10997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人对于民间的神话,往往有一种惊人的感悟。他们以自身的职业特点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去搜集,辑录,评点,运用神话。近十几年,由于中国学者对古籍资料的精心梳理,以及众多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们采录工作的深入,证明中国的神话不仅丰富,优美,有的民族还非常系统。这是建构中国神话学的基础。
一、最早的知识分子来自巫师,当他们从非专业蜕变为专业宗教者以后,由他们口传或笔传的经书中,不但保留了大量神话,也反映了明显的宗教意识。为此,《山海经》受到神话研究者的普遍重视。它不像《路史》那么驳杂,仅仅保存了有限的神话;不像《穆天子传》那样属于文人的神话再创作;更不像先秦诸子著作充满哲学的思考和人文精神。而是一部巫术性质的书。后人无论从哪一学术范畴去认识它,均无法否定它的亚文化性质。它对神话所作的广泛而简约的记录,证明其作者和保存者不仅重视神话,而且深信不疑神话的真实。
《山海经》留下的印记是非科学的,是宗教的。从这个意义认识《山海经》,无论社会发展到多么先进的阶段,也无法否认,原始信仰曾经无可争辩地承担过社会发展“因素”的角色,至少具有社会发展因素的意义。
中国古典神话里,有大量古史人物的神话,这些神话人物都曾经有过神的身份与人神不分的经历。尽管神话不能等同历史,但同历史确有不解之缘。然而半个世纪以来,学术界因受一些名家观点的影响,对神话的历史化,并因历史化而导致神话的零散,消失,深信不疑,以至走向极端。其实,这只是一方面。任何事物都存在复杂多面的情况,中国神话也不例外。
不管中外有多少种神话分类,然而常见的不外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性神话,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先民出于求知欲,从想象出发创造各种解释大自然万事万物的神话,并将自然人格化。另一类由历史传说不自觉地演化为神话,即历史的神话化,后人可以剥离幻想的外衣,提炼出历史的核心,便可以重造古史。这后一种又可称之为社会性神话或古史神话。它们并不都是儒家的伪造。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企图从人事出发,摈弃神话的荒诞和想象,致使中国自古至今,长期并立着两种不同的神话观,即对某些神话人物的故事,在宗教家看来是神话,在历史家看来却是历史。《史记》的五帝,无不是这种身兼两职者。古代无神论者既是哲学史上的先驱,又都是神话的批判者,力图改变文学艺术当神的奴婢的命运,其结果却损伤了神话。其功过得失,都是孔子及其后学者不可能意识到的。
超然脱俗的庄子,才华横溢,在神话的幻想中,用无限的思想批判了有限的人生,将神话升华成文学与哲学相结合的寓言。屈子是真正的艺术家,无疑是从审美角度去理解,接受和运用神话的先行者。晚清处于中国近代的历史变革期,又是非常短暂的时期,各种新思想,新科学,新文化纷至沓来。这时期也是中国神话学形成的转折期。晚清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之中不少人从十九世纪跨进了二十世纪,接受了西方的学术思想,并从现实反满清帝制的需要出发,追溯华夏族的形成,强调神话与历史的关系,重视神话的教育作用,萌发了比较研究的方法等等。此前,中国没有科学意义上的“神话”一词,当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之交时期,科学的神话学才在中国初露曙光。
二、我国神话学的正式形成,是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五四”运动冲开了封建闸门,在科学与民主精神的推动下,我国神话学有长足的进展。
当时,尽管各人研究神话的动机和角度不尽一致,但却出现了一批有深远影响的论著。有的学者并不专门从事神话研究,由于其本身的伟大和杰出,留下了不朽之著,如鲁迅,在他前期的论著和后期的杂文,书信中,就某些基本理论阐述了意见。他曾满腔热忱地礼赞反抗神,所谈“神思”问题,已接近当今学者们所关注的原始思维或神话思维。他正式将神话列为文学史的首篇。既充分肯定了神话的社会效益,也不忽视神话的消极作用。鲁迅从1907年写《人之历史》,到1935年创作小说《理水》,中经28年,他的神话观有质的变化。他作为晚清至现代神话学的承前启后者,已孕育出科学神话学的胚胎。
茅盾作为中国神话学的奠基者,其历史地位已无可置疑。他在这方面的研究既广泛又系统,既注意科学性又注意系统性。他的《中国神话研究ABC》,是我国第一本运用西方科学研究中国神话的开山专著。他一方面有意识地运用人类学派的理论,另一方面又在不断突破和超越这个学派,而成为我国二,三十年代神话学的集大成者。
闻一多继鲁迅,茅盾之后,活跃于三十至四十年代的神话学领域。他在神话的还原和重建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这一阶段,又正值他生命最辉煌的时期。他善于小处着手,深入到每一具体神话的研究,然而又大处着眼,以宏观中华民族文化系统的气魄作论证。在那民族危亡时期,他更重视文化的整一性。除二,三十年代出版过一些学者专著专论之外,三,四十年代,还有一批民族学者,随着抗日战争我国文化中心的转移,为了开发边疆和民族学的需要,曾经发表过一系列有关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研究论著。这批论著多数见于当时西南边陲的书刊,都是不可忽视的文化财富。这批学者,后来有的留在大陆,有的去了台湾,对海峡两岸均有深远的影响。
二十到四十年代在史学界非常活跃的古史辨派,他们对神话作了广泛的研究,重点是从古史的角度对上古帝王神话传说作了细致的辨伪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提出了不同于儒家的新见解。这一学派人数多,时间长,很有学术能量,在神话学史上代表一个方面,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他们编著的七大卷(9本)《古史辨》,至今仍是研究神话重要的参考书。他们有代表性的基本观点,在海峡两岸学术界部分学者之中始终有异议。所以对其功过,有必要作专门的梳理和研究。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马昌仪]中国神话学发展的一个轮廓 
下一条: ·[陈建宪]精神还乡的引魂之幡:20世纪中国神话学回眸
   相关链接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
·[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邹艳梅]近二十年来礼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祝赫]大文学史观下百鸟衣故事的诗学解读·[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朱凯雯]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俗文化教学研究·[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
·[郑雅婷]歌唱革命:东北书店出版物中的革命动员民歌研究·[张子健]商汤“桑林祷雨”的神话思想与叙事分析
·[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
·[张栋]屈原故里端午节庆仪式当代转化研究·[张成福]遗产旅游论证对神话资源的挪用与神话主义的动态生成
·[岳瑾]黄河流域关中民间泥塑的文化记忆与传承研究·[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
·[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喻颖 林毅红]新时代湖北汉绣文化基因传承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