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海峡两岸学术论坛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专题研讨会海峡两岸学术论坛

[访谈]海峡两岸民间文化学者作客腾讯畅谈文化传承
  作者:腾讯网综合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03-29 | 点击数:11903
 

  

  台湾国立漳化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兼副校长、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副董事长林明德先生

  主持人:

  我看了一下二位会长的问题,林教授是从微观来说的,谈了台湾很多民俗方面的东西,我看了以后特别有感触,我能够感受到。刘教授说的是非物质遗产,最近比较火。这里面有一个叫施爱东的学者,他说不要把它神话,这个非常有意思,就是说我们提出一个概念的时候,说这是需要保护的时候,那么所有的东西都贴了一个标签,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进行保护。这个问题在我们会议上有没有讨论?

  刘魁立:

  我自己感觉到,说的再浅白一点,可能叫做标签化,或者泛滥,可能是这样的。这里面仿佛有一个利益的追求,比如说我的一个产品,如果他能够贴上这个标签的话我就身价百倍,至少可以多一些卖点,这是卖点之一。就好象一个认证,有了这个标签之后我自己的身价就高了。这样一来,就使得追求功利的层面和保护传统的宗旨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我说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底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得到某一种荣誉,而是作出一种声明、姿态、保证,告诉整个国人,甚至于整个世界,我们要对我自己提出来的这个项目有责任进行保护了,我向大家承担这个义务。如果是这样一个情况的话,大家就不会把他标签化了,就把它当做一种神圣的责任,如果从这个意义上神话的话,我觉得还是好的。

  孟白:

  实际上在这个背后隐含了一种利益的诉求,或者是看到了涌动的利益的滚滚浪潮。

  主持人:

  林先生是很注意实践的,也研究了很多的东西。就您个人来看,我们现在在推广非物质遗产保护这一块,您有自己什么样的看法?

  林明德:

  我认为这是民族、先人累积下来的财富,不管是营造智慧还是特殊的表演艺术,都是经过时间的累积成为活化石,活化石就是从传统里面体会,然后产生出创意,它还是可以给你生命的。大的我不谈了,比如说我这件唐装,整个民俗在一件衣服里面就体现的非常清楚,是最简单的剪裁,以易经哲学来讲是简化了的,剪裁的地方非常少,包括扣子。现在环保观念都在里面,穿起来又内敛、含蓄,所以我把它当成一种易经美学的发挥,就是可以找到这个解释的,就是这么简单。我的意思是说,把这种文化遗产能够跟现在生活结合,我觉得这真的是发扬光大。它也有宝贵的智慧在里面,绝非是说可以随便来蔑视它,或者忽视它的,它被认定,一定有它的意义。

  主持人:

  您说的这个非常好,我们这一代人现在可能有一种感觉,从民俗研究来说,让我们觉得很远,而且也是在近几年在我们的社会经济条件日益发达,大家生活越来越好,觉得民俗的东西越来越少了,但其实他们都在背后研究着呢。但是这个研究的东西如何和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相结合,还有一个欠缺。那么这一块在未来有什么构思?

  刘魁立:

  你说的是我们似乎离这样一种传统越来越远,我们倒觉得可以看看是不是这样一个状况。在我们知识体系里面大概有两个比较大的流,一个就是在所谓正规教育里面得到的知识,包括学校的、书本的、文字的,这个所谓的正规的教育成果。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口传心授,这样一个口头的方式所得到的知识,这一部分知识过去从来没有把它当作知识。谈文化水平的时候,很多人因为不识字,所以要写上“没文化”,这个就莫名其妙了,我们的吃、穿,举手投足都是靠这些口传心授的知识来传达的,如果离开了口传心授,我们光靠书本上的东西能生存得下来吗。所以这样一个东西我们如何继承它,发扬它,正确地把这个传统传下来,当然靠的是民间文化知识,而民间文化知识正是这个知识体系的另外一部分。比如说我们吃饭的时候,大概不会天天到经过学校培训的厨师那里去吃,而我们都是爸爸妈妈做的,他们没有上过专门的厨师学校,其实这样的知识离我们很近很近。

  主持人:

  一谈到民俗,以及学术专家的研究,就突然高高放起了。民俗的东西其实是血浓于水,浓于我们的生活。

  刘魁立:

  对。像林先生说的穿衣服,这样的东西天天都在我们生活之中,但因为一些人的观念,好像这些东西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关系很大。

  主持人:

  您认为国内民俗研究这一块还存在哪些大的问题、主流的问题?

  刘魁立:

  在比较长的时间里,我们对于它的态度上有问题。不断地受到批评,不断地受到贬斥,说这个是封建的、糟粕,和我们现在主流的思想好像相抵触,但实际来看的话我们对它有相当的误解。所以中国民俗学会就承担了这样一些任务,比如说民政部有一个很重要的工程,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回良玉副总理主持编著了一千种书,其中就包括了民俗文化,我们参与其中,包括过去已经出版的四十多本,以及将来还要出版的七八十本,这些书都是从老百姓那里来的,现在我们再奉献给老百姓、乡亲们,这样使他们觉得这些东西是我们自己的,过去可能无意识,而我们现在要特别的珍贵它,并且保持和发扬它。

  刘魁立:

  同时还有针对于老年人的,使退休人员能够对过去的传统有所珍视,这是第一个问题,就是说整个认识应该有所提高。所以保护意识,应该成为一个全民的责任。提高这方面的认识,也许我们就可以多做工作。其次从政府层面来说,过去可能没有人管这个事情,但是现在我觉得通过这样一件事情,政府方面也感觉到了确实它对于创建一个和谐社会有非常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点我觉得今后可能从我们学者的角度来说,希望政府能更加大对它的关心,而且努力地在这一方面多创造一些条件,使这项工作能够比较好的开展。同时我们大家如果能共同关注的话,可能我们这样一个好的传统,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可以发挥它的功效,对世界来说也是一种贡献。比如说刚才说到的这件衣服,唐装相对于西装来说也是一种文化的多样性,假定我们全世界都是一种样子的,那我们成为机器人了。包括我们现在的中华饮食等等。从人类文化发展的意义来说,还是从我们民族自身来说,这件事情都是很重要的。我们中间的问题当然也不少,将来通过两岸的协作,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通过以孟社长为代表的团体,大家互相支持,我想这件事情会越来越好。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腾讯读书 2007年03月18日16:5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周星:民间文化的可能性:公共性与国民文化
下一条: ·林明德:民俗是藝術的土壤
   相关链接
·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在山西太原成功举办·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 年年会会议手册
·“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
·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周福岩]民俗/民间文化的伦理理性: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文化政治之间·[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
·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 年年会议程·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年会通知(第2号)
·“第十八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十八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张建军]美国民众生活中心:数字时代的文化建档与公众参与
·[任积泉]河西宝卷中的曲牌曲调音乐遗存及活态传承状况浅析·《民间文化论坛》:2022年第3期目录
·“第十七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陈连山]从“天雨粟,鬼夜哭”到敬惜字纸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