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各种媒体和平台上,人类学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对其内涵却并没有清晰的认识,甚至连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也尚未达成共识。人类学究竟是什么?它在中国公众的印象中为什么与历史考古学、社会学、民族学混淆不清?一门学科的公众形象对于学术研究有什么影响?专业研究者对此有什么样的应对?
不久前,北京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王铭铭和本报联合召集了一次以“人类学的公众形象”为主题的座谈。金光亿(韩国首尔大学),王建民(中央民族大学),翁乃群(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潘蛟(中央民族大学),朱晓阳(北京大学),赵旭东(中国农业大学),梁永佳(中国政法大学)等多名学者参与了这次讨论,并对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解答。
1 国内多数带有人类学这个职业称号的学者,与人类学的“主流”研究只不过有间接关系。
■王铭铭(北京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
今日中国的人类学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三个急需探讨。首先是学科的公众形象问题。其次,学科内部缺乏共同学术语言和价值观,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大家公认的基本阅读书目。甚至有人以为,人类学者不需要读书,去做田野就可以了。再次,这门学科在中国缺少共同关注的概念体系。在个别圈子内部,似乎有一套相互趋近的词汇,圈子之间,差异极大,五花八门,有的从中国方志提炼中国人类学概念,有的从意识形态、从古史提炼概念。学术的多样性固然是优点,但一门学科如何既有共同的语言,又是多元的?处理不好这个问题,学科就毫无规则可循。
中国长期把人类学等同于“古人类学”。古人类学主要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这个印象与我们中国50年来知识谱系的规定有关。人类学还给外界一种接近于“考古学”的形象。似乎只是对古物或原始的东西感兴趣,有一种好古主义的心态。这恐怕来自以前中国人类学的“南派”,他们上个世纪30-40年代,以中研院为中心,做古语言、古文化、古民族研究。考古学家张光直在哈佛大学担任过人类学系主任,因而考古成了中国人类学的一种公众形象。人类学的第三种形象可能是“少数民族的原始社会形态研究”,这也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和学科依据。
人类学的这三种形象,不能说是公众对于人类学的歪曲。可对行内人来说,我们所做的,与人们印象中的,还是有所不同。
我们所做的人类学,有这么一些特点。首先,人类学是研究人的社会和文化的一种学问,但不是研究这些的惟一学问。19世纪中期,西方大学里出现了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分工,社会学研究工业化社会,人类学研究非工业化的、传统的、部落的、殖民地的社会。就中国学界来说,社会学家更多关注城市,或者乡村的城市化,也就是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的过程,人类学家更多地沉浸在农村或少数民族研究里。如今这个区分变小了,有社会学家研究历史和传统社会,也有人类学家研究现代性。但一般来说,我们更习惯于从非工业化的社会之世界观为出发点。
另外,人类学有社会理论上的关怀。西方的社会理论分成注重文化和注重结构的两派,人类学家多数通过所谓“基本社会制度”而不是通过浮在面上的“上层建筑”来切入研究主题。比如说,血缘和地缘关系构成的亲属制度,所谓信仰、仪式、宇宙观这些东西构成的“宗教”,不平等关系、权威形态、支配等构成的“政治”,生产和交换在不同文化中的实践构成的“经济”,便是人类学家关注的“基本社会制度”。围绕着这四个基础又衍生出一些相对专门化的研究,如医疗人类学、法律人类学、城市生活的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等。
上面所说的对于人类学西式的、“主流的”定位,听起来并不顺耳。国内多数带有人类学这个职业称号的学者,与上述研究只不过有间接关系,更多的进行的是农村社会学或民族学的调查研究。这个情况与中国人类学自身的历史,与费孝通先生等老一辈学者研究之普及化有关。相当多的人认为,只要在做民族研究就可以顺便带上“人类学”这三个字;也有些人认为,这两个学科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就变得很不一样了。民族学在当时成为民族识别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跟西方的社会科学完全脱钩,成为一种所谓“中国化”的做法。
这涉及学科“本土化”问题。以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人类学的起点,一开始就涌现出跟西学不同的特点。呼唤“人类学本土化”实际是多余的,因为这门学科从来没有“原汁原味”地“西化”。这是我们公众形象不清晰的原因。我们一方面主张照西方的学科规则“原原本本地做”。而事实上在做的过程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带出自己的特点。
中国人类学家有三种基本研究对象——农民、少数民族、外国人。采用的方法一般叫做“民族志”(ethnography)。这个词翻译得不好,本来是指对一个地方或者人群的“文化”进行参与观察,从中得到体会和启发,再以描述为主,呈现出一套不同于以前的看法。其实,人类学这门学科注重比较研究,长期关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会。民族志不过是方法基础,但人类学不局限于此。人类学家以为,学科的最高境界是对人类本性提出自己的解释。当然,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类学家属于极少数,他们一般进入了哲学家的行列。多数人类学家相信,人的本性就是社会性,也认为,要揭示这个本性,必须用一种经验的研究方法,在经验中富有想象力地去解释人的社会存在。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2007年6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