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蔡春华]民间故事中的日本
——说说桃太郎和蟹猴大战
  作者:蔡春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06 | 点击数:11570
 

  蟹猴大战的故事

  “猴蟹之战”是日本童话故事的名篇,有很多版本。一种说道,一只猴子和一只螃蟹到田里捡了很多稻穗,拿回家后做成了年糕,猴子把年糕都偷走了,爬到柿树上只顾自己吃。螃蟹于是劝猴子,把装年糕的竹笸箩挂到柿子树的尖上,那样年糕吃起来会特别香。猴子听信了螃蟹的话,结果年糕都掉到地上。螃蟹赶紧把年糕夹到洞里去,猴子气坏了,来到洞口说:“你不还我年糕,我就往里面拉屎。”说着就撅起了屁股,螃蟹眼疾手快,用夹子狠狠地夹了一下猴子的屁股。猴子吓坏了,赶紧逃到深山里。所以猴子的屁股是红的。

  另一种说道,猴子捡到一粒柿种,螃蟹捡到一个饭团,猴子建议两人互换东西,猴子吃了饭团,而螃蟹则把柿种种到旱田里。柿子结果后,螃蟹求猴子帮忙,猴子捡熟的自己吃了,青的才扔给螃蟹。螃蟹气得大骂猴子,猴子也生了气,一直把螃蟹追到洞里去,还想往里面拉屎。结果猴子的屁股被螃蟹夹住了,猴子疼得直求饶:“螃蟹,螃蟹,放了我吧,我把屁股上的三根毛给你。”从此,螃蟹的夹子上就长出了毛。

  为什么争斗会发生在螃蟹和猴子之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螃蟹生活于河海,而猴子生活于山间,两者本来毫无瓜葛,但在故事中却因粮食而争战。所以有一种看法认为,猴子和螃蟹的对立反映了山里文化(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矛盾。如果从深层的文化象征而言,这样的解释确实有其合理性。这种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冲突,不止一次地体现在日本民间故事中,譬如“海幸与山幸”,就鲜明地反映了这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不过对于创造这一故事的庶民来说,对冲突的反映也许只存在于无意识中。故事的趣味点在于以有趣的想象来解释猴子、螃蟹的某一身体特征,其间蕴涵了民间的智慧。尽管故事以拟人手法描述了动物间的争战,但日常的劳动生活却是故事共同的背景。年糕和饭团为日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两种食物,猴子和螃蟹的矛盾都起源于食物,猴子屁股被夹红,实际上也是对它不爱劳动、但却坐享其成和自私自利两种坏品格的惩罚。所以,故事兼具解释和教育两种功能。

  因为故事诞生于庶民阶层,所以也带着浓厚的庶民生活气息。除了劳动背景外,两种故事还同时提到了猴子的“不雅”行为——要往螃蟹的洞里拉屎。这也是日本民间故事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优美与鄙俗共存。前者表现为“撒灰撒出满天樱花”、“眼泪落地,鲜花遍地”;后者表现为“猴子欲拉屎报复螃蟹”。其实,优美与鄙俗共存,也是日本庶民生活的一种写照。唯其如此,民间生活才真实、生动而富有勃勃生机。

  以上的各种故事并非完全为日本独有,在世界各国也许都能找到类似的异文。它们还可能并非日本国内土生土长的故事,但经过各种途径飘洋过海来到日本,落地生根后,就产生了与日本文化的融合,从而成为日本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日本儿童的童话,也是日本全体国民的童话。

  岛津久基曾写道,民间故事是一国国民的童话与梦想,梦在幻想中自在地飞翔着。它们是文学的、神秘的、诙谐的、幽默的、朴实的。它们既是现实生活的延续,也是有着丰富知识的宝藏。它们将锻造一国国民无邪活泼的性格,并给予这个国度的国民以一颗具有纯净之美的“日本之心”。但愿这一切不仅是梦想,而且能成为现实。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2007-4-4

上一条: ·[刘晓春]山歌,渐行渐远
下一条: ·[李壮鹰]诗歌与音乐
   相关链接
·[毕雪飞]寄寓神威:日本八幡信仰的多重面相·[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
·[赵秋谨]明清民间故事漂泊母题研究·[张宇萱]遗产化视角下传承人口述史的作用机制与当代价值
·[张京京]灰姑娘故事的精神内核·[叶冰洁]六朝隋唐“凶宅捉怪”故事的叙事动力
·[杨茜]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故事的诗学研究·[徐梓淇]“民具”的再定义:21世纪日本民具学的转型与反思
·[谢亚文]欧美民间故事女性讲述研究谫论·[谢红萍]流动与型构:古渔雁民间叙事的生成逻辑
·[武诗瑶]对话体网络民间故事的存在形态、叙事结构与互动机制·[吴珂]玩具研究批判与日本藏中国乡土玩具资料群补遗
·[王华]叠写与融入:民间故事文本的社区再造研究基于赣剧《柳母传》创作与演出的田野调查·[谭昱芊]论五来重“佛教民俗学”的思想脉络
·[孙瑾]西王母传说在日传播研究·[葩丽扎提·阿地里]阿尔泰语系民族“ATU315A型”民间故事的结构分析与文化阐释
·[娘本]民间故事歌《方四娘》在西北多民族中的流传·[那木加甫]拟人化叙事与多物种的生成性共生
·[毛佳艺]东亚两兄弟型故事比较·[刘经俏]民间文学的文类间性与大故事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