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刘晓春]在异域与本土之间
——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批评
  作者:刘晓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09-03 | 点击数:5425
 


     【提要】本文探讨了进化论、民族志、结构主义以及回归本土的人类学研究等范式的文化批评传统。人类学研究在“异城/本土”之间的跨越或回归,人类学家具有了一种宏阔的跨文化视野,发现了世界上存在着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态;与此同时,西方人通过异文化反观自身,认识到自身文明的诸多缺陷。

  [正文]对于遥远的他乡,人类学家有一种天然的向往,他们渴望了解异域未知的神秘世界,“到处追寻已不存在的真实的种种痕迹”,1以此返观自身的文化,或者从异域他乡的文化世界中建立人类文化的普遍模式,达成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这是人类学家的文化抱负。西方人类学者大多首先在西方的学院式家园中习得一种人文价值观念,接着到了“那里”(别的地方或非西方世界)的“异文化”中去体验不同的人文价值可能性,最后回到“这里”(西方)的学院式家园中对既有的人文价值提出反思性见解。2研究异文化是人类学家的职业,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类学家是天生的旅人,是漂泊的行者,人在书斋,心在异域,或者人在异域,心怀世界。列维-斯特劳斯说:“人类学家自己是人类的一分子,可是他想从一个非常高远的观点去研究和评断人类,那个观点必须高远到使他可以忽视一个个别社会、个别文明的特殊情境的程度。他生活与工作的情境,使他不得不远离自己的社群一段又一段长久的时间;由于曾经经历过如此全面性、如此突然的环境改变,使他染上一种长久不愈的无根性;最后,他没有办法在任何地方觉得适得其所;置身家乡,他在心理上已成为残废。”3列维-斯特劳斯不仅仅表达了人类学家的文化抱负,也从人类学家漂泊不定的羁旅生涯中发现了人类学家内心世界的缺憾,那就是人类学家总是在远离家乡,又在寻找家乡,人类学家跨越不同的文化,其意图在于寻找人类相互交流、相互认识以及“和而不同”地相处的知识基础……

(刊于《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1期)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从卢梭、康德到费希特、赫尔德:全新的观念催生了民族主义
下一条: ·《中华读书报》座谈:人类学究竟是什么
   相关链接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张芸朵]女性电竞迷的交流实践与文本生产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王小明]视觉人类学视野下的西王母图像审美探究
·[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金倩雯]数字民俗学的实践探索:网络民族志视角
·[姜容]绣映湘魂:艺术人类学视角下湖南湘绣的保护与传承·[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
·[陶子煜]当局者观·[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
·[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卢锐]析毫剖厘:家庭民俗学视野下的“云阳面业”家庭成员的自我民族志·[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李牧]民俗与日常生活的救赎·[王杰文]表演的民族志及其伦理困境
·[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