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萨满文化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萨满文化研究

[王宏刚]萨满教的英雄崇拜与北方民族的崛起
  作者:王宏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16 | 点击数:18194
 
  神话透露出朦胧的神际风情。奥朵妈妈属天神系统。因战胜耶鲁里而成为战神,同时又兼牧马神与妇女智慧神。在满族野神祭圣坛中,她果然被供奉在厨房,引人注目的是这位骑双骥的英武女神拴在柳枝底下,我们问主祀萨满扬世昌,他说:女战神必须在枝底下,这是祖宗留下的规矩。在不少满族姓氏中,都保留了这个古俗。
  奥朵妈妈颇像古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庇佑着本部族出兵发马,征战旅次的顺利安康,同时又都是智慧神。但这位英雄女神,只有与柳神一母亲神在一起,才具有无敌的神威。这使我们想到古希腊的一段著名神话:巨神安泰俄斯之所以力大无穷,是因为只要他不离开地面,他的母亲地神盖亚就会给他永不枯竭的力量。神也需要母亲的力量。
  再如,在萨满教中普遍流传的乌鸦崇拜。乌鸦神,满语称“生哈恩都里”。满族诸姓的萨满教天祭礼仪,多是立神杆祭天,多是取一根长约九尺的直树,顶端削尖,涂牺牲鲜血,以飨天神。接近顶部处扎谷草把或锡斗,上置五谷杂粮等,萨满诵吟神词后,鸦鹊如来啄食,认为大喜。在吉林公主岭地区,我们发现了满族关氏的神龛上的神匣处悬有涂成黑色的木制乌鸦神偶,据该姓长者说,这就是救了“老罕王”的乌鸦神,在天祭中备受崇祀。
  在满族的创世神话中,乌鸦与喜鹊同是女神阿布卡赫赫的侍女,天天到东海彩宝石。阿布卡赫赫吃了东海石才有力气与恶魔耶鲁里相搏。因乌鸦、喜鹊采石时要在神树上栖息,所以留下了祭神树的习俗。后来,祭神树演变成院中祭杆,这是对满族立杆祭天的一种有趣解释,可以看出乌鸦是女天神神系的重要成员。
  祖居东海窝集部的满族呼什哈哩哈拉在萨满祭礼中传讲:乌鸦是看林子的格格,即林海女神。祭山林时要先给乌鸦扬酒撤肉。
  在萨满教史诗《乌布西奔妈妈》中记录了乌鸦女神的神话。史诗中说:
   乌布西奔妈妈临终时叹咏道:
   我梦里听到师祖召我,
   你们和睦友爱,要携手相亲。
   我离去后,你俩同掌乌布逊。
   要学乌鸦格格,
   为难而死,为难而生。
   勿贪勿妒,勿惰勿骄。
   部落兴旺,百业昌盛。
   特尔沁不解乌鸦故事,
   乌布西奔仰靠虎榻,
   闭目讲颂:
   天地初开的时候,阿布卡赫赫(满语:天母)是宇宙万物之母,
   让身边的众神女创造了宇宙和世界。
   但是、耶鲁里(满语:恶麾)不甘失败,
   喷吐冰雪覆盖宇宙,
   万物冻僵,遍地冰河流淌,
   阿布卡额姆(满语:天母)的忠实侍女古尔苔,
   受命取太阳火坠落冰山,
   千辛万苦钻出冰山,
   取回神火温暖了大地。
   宇宙复苏,万物生机,
   古尔苔神女因在冰山中,
   饥饿难耐,误吃耶鲁里吐出的乌草穗,
   含恨死去,化做黑鸟,
   周身变成没有太阳的颜色,
   黑瓜、壮嘴、号叫不息,
  奋飞世问山寨,巡夜传警,
   千年不惰,万年忠职。
  史诗包含了一个较完整的创世神话。古尔苔为取太阳火,误食黑草,变成乌鸦、其故事如杜鹃啼血,字字含血。令人心颤的是,女神变成乌鸦后,仍为人类奋飞山寨,号叫不息,而且,千年不惰,万年忠职,这是对群体忠诚的极致,寓含着对人类多么深沉,炽热的爱,实际上乌鸦女神是乌布西奔妈妈英雄主义的象征,这种精神是萨满教中所寓含的人类文化的积极基因,是萨满教有悠长文化生命的根本原因。囿于篇幅,本文仅举几例,实际上在我们二十余年的萨满教调查中发现了众多的文化英雄神与有三百女神的女神神系,其祭礼与神话的主旋律都是为人类安生而不屈斗争的集体英雄主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长白恒端的金楼子

上一条: ·[孟慧英]满族的祭祀、萨满文本和神话
下一条: ·[孟慧英]满族民间文学的萨满教传承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
·[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启龙 乔方辉 路维民 张文艳 张统夏]实用是非遗最好的传承
·[张玲 张皓南]鲁南五大调在“双创”中的实践·[张爱琳]大英博物馆藏苏州版画的四重价值
·[詹涛]从“走四方”到“守家园”:市场订单制下的代工生成的新华银器锻制技艺·[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
·[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余宝平]浅谈井冈山红军医药的历史地位与非遗应用初探
·[于波]景观化与非遗化:伏羲传说的当代呈现·[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杨镕]从舞蹈到体育:秧歌功能的现代转型与重构
·[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徐凌]农耕驱蝗:后稷与刘猛将形象的相关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