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世的咏唱与追念
这部史诗的诞生地在今天俄罗斯远东沿海边疆区乌苏里江上游、锡霍特阿林南段中麓原东海女真人世居的莽林洞穴遗址。它的传承富有传奇性,当地土人是以原始的象形符号,如虫蠕鸟啄,螺旋形刻凿在神秘的洞窟之中。东海众萨满依图循讲,便可讲唱开来。原居住地的东海各族难民,将口头记诵的这部史诗带入中国东北内地,在东海遗民后裔中传讲开来。遗民的祖上从“东荒片子”带过来,长辈们一腔思乡离怨,常常三五成群凑到一块儿,没早没晚地唱着跳着《乌布西奔妈妈》中的歌舞。后代人耳濡目染,也能跟老人们讲上几段,《乌布西奔妈妈》也就传开了。
《乌布西奔妈妈》集中而且突出地保留了古朴的引歌、头歌、尾歌和伴声等咏唱结构形式。通过史诗的传唱,把东海女真的文化传统以及民俗也传播开来。满族世代虔诚敬仰萨满,歌颂祖先勋业。从乌苏里江东边迁居过来的满族先民,都没有忘记老规矩,那就是每年春秋举行萨满献牲例祭时,都要先东拜,祭奠妈妈,要给妈妈叩头,祭海神,祭祀妈妈神,祭祀祖先神和所有众神。呆妈妈神群就包括乌布西奔女罕。
《珲春县志》中有诗云:“群山南向似朝宗,通肯分支第一峰。绝顶云浮疑笠戴,悬崖石印认仙踪。芒鞋遍踏临危岫,絮帽遥披隐亦松。想望丹霄天日追,古今不改大罗容。”这首诗,正是反映讴歌东海女主乌布西奔妈妈的情怀。还有一首古歌说:“旭阳东起照海红,天柱东西埋冤骨。峰峦常绿妈妈谷,白云千载奠神窟。”说的是乌苏里江以东遗留先魂骨,后裔悲离,只留下旭日每天照料和抚慰。锡霍特阿林英魂不朽,高山如天柱,白云如卫士,护卫着乌布西奔妈妈的墓地神窟。可见《乌布西奔妈妈》在后世的深刻影响。
《乌布西奔妈妈》这部史诗的挖掘整理,富玉光先生费尽周折,花费巨大心血,早在40年前,冒着风雪,徒步进行田野考察,及时发现了这个珍宝,又经过一些遗老的热心相助,才使得我们今天能欣赏到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由此,对创造者、传承者和整理者,我都怀有十分景仰之情。
(郑向东 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1948年12月12日出生于伊通大孤山,满族。)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长白恒端的金楼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