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董晓萍]民俗学家钟敬文教授对研究生的日常教育
——谨此此文深切悼念导师钟敬文先生
  作者:董晓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8-04 | 点击数:20053
 

  知识共享

  日本民俗学者百田弥荣子教授,到北京举办日本有形民俗艺术展览,中途给钟老打电话约见,钟老便请她做一次学术讲座。讲座那天,钟老准时到场,坐在普通学生的座位上。百荣很吃惊,想不到一位她仰慕已久的中国学术权威竟是以这种方式接受她的拜见的,忍不住哭了,研究生们马上安静下来,感受到一种极为特殊的心灵交流。过了一会儿,她简要地说了几句开场白,意思是,50年前,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她和广大日本人民一样,深感歉疚,今后希望两国永做友好邻邦,接着进入报告正题,其教态之认真,提供资料之详细,分析之恰切,都表现出了一个上乘学者的功底。

  百荣讲演时,钟老不时地插话、询问,百荣会心作答,毕恭毕敬。本来按百荣的原意,她此刻是应该坐在钟老家里拜见和交谈的,但无奈钟老一再坚持,却变成了现在的公开教学。而对钟老来说,这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他每有这种机会,总是对弟子说:“来访人都是很好的国际学者,他们要跟我谈话,我一个人听,还不如你们一起来听,集体学习更好”。

  也许让有知识“经济”头脑的人计算,这种高层次的私人学术来访的“利息”,都应该归钟老,道理很简单:他们万里迢迢来找钟老,是为了向他本人请教;他们的问题,一般都是在本国和中国的图书馆里查不到唯钟老所亲历的史实,因此要请钟老亲口作答;他们的理论视角和表述方式,往往还能刺激别人的灵性,带出某种学术新动态,谁听了谁偏得,所以钟老自己收下这笔“利息”,天经地义。钟老却不这么想。他并不把这种场合看成是一己的“专利”,而是催促弟子们前来“共享”。不但要求“知识共享”,还鼓励弟子对他本人和外国学者的发言做独立分析,各抒己见,可以信、也可以不信。

  百荣教授在北京举办民俗展览结束后,率团回国。两月后,钟老托人带给她一首新写的七律诗,诗云:

  跨海西来问老人,
    讲堂花雨落缤纷;
  君归正及红樱节,
  无福同探上野春。

  60年前,钟老还是一个跨海越洋、留学日本的翩翩书生,而今已是满头银丝的学术老人了。此诗表达了他的一个夙愿:要把当年留学所学的东西,还给日本老师和那里的友好人民。这种独特的经历和心情,就不是别人所能共享的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把名字写在水上”2009-08-03 23:07:4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十所院校成为河北“非遗”传播基地
下一条: ·内蒙古师范大学在和林格尔县上土城村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钟进文]向一生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致敬 ——我和钟敬文先生的几个小故事
·[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萧放]钟敬文人民文化观及其学术实践·[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
·[彭牧 沈燕]方法论的本土与世界:以钟敬文与松村武雄的学术交流为核心·[杨利慧]钟敬文“民俗学是现代学”思想与中国民俗学“朝向当下”的转向
·[祝鹏程]钟敬文与“人民口头创作”:因缘、调适与影响·[康丽]民俗学家的想象力与民俗学学科的生命力
·[万建中]钟敬文与民间文艺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段友文]向大师问学 ——钟敬文先生指导我研究民间文学与民俗学
·美国著名民俗学家丹·本-阿默斯逝世·第38期敬文沙龙在京成功举办
·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钟敬文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海丰召开钟敬文先生民俗文化贡献专题座谈会
·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钟敬文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即将召开·[施爱东]民间文学的学“术”问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