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民俗教育专业委员会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机构专业委员会民俗教育专业委员会

德育要亲切 不妨以民俗为载体
——中国民俗学会民俗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年会侧记
  作者:钱滢 王呈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15 | 点击数:8675
 


  爱祖国、爱人民、遵守公德、塑造良好品格……我国学校德育目标体系呈现“头大尾小”的“降落伞式”思路。近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民俗学会民俗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年会上,专家提出,学校的德育目标得降降“调”,不妨借助“民俗”这一载体,使德育变得自然、亲切。

  来自东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柯玲副教授和来自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的高级教师邵荣都认为,我国学校整个德育目标体系呈现出十分显著的“倒置”状态,均从大处、高处着眼,遵循自上而下的逻辑结构设定。比如,现行的小学德育目标如此表述:“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一个孩子如果连爱父母、爱家人都做不到,很难想象他会去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

  柯玲提出,“现行学校的德育目标,从本质看还需要进一步‘降调’。”

  民俗专家认为,民俗教育进学校,将是一种融合私德和公德、兼顾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益尝试。因为民族精神、法制观念、荣辱观以及心理健康等现代德育内容无不与民俗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民俗世象入手,以民俗知识、民间节日、民间技艺、民俗游戏等活动为载体,德育内容的贯彻与落实会变得更加自然、真切,也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文章来源:新民网-新民晚报 2009-07-03 14:5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民俗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
下一条: ·高校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教研会召开
   相关链接
·[李刚 荆淑坤]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以中国民俗学会为例·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7-8月受理)·深切缅怀刘锡诚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5-6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李琳 李小青]中国民俗学会40周年与多民族民俗学研究的兴盛·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7-8月受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