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各府州县城的刘猛将军庙多是其被列入国家祀典之后建立的,这样全省基本上建立起刘猛将军庙系统,从现有资料来看,却存在不少问题。其一,一些州县并非是敕谕发布后立即建立,而是拖延了一段时间后才建立的。还有一些州县的庙宇建置时间不明,这些为何在雍正二年后并不立即建庙?难道地方官无视国家祀典之存在吗?或者说他们遇到了某种阻碍?其二,一些州县未设专祠,临朐刘猛将军庙“向无专祠,皆附祀他庙,初附郭公祠,继附八蜡庙,后附万寿寺”[17]。平原“奉行虽久,迄无专祠”[18]。作为国家正神的刘猛将军竟附祀他庙!其三,祭祀时间不一。官方规定省府州县春秋仲月致祭[19],平原县致祭则在冬至后第三个戊日[20]。其四,祭祀神主不一,前已述及山东所祀刘猛将军,以刘宰、刘锜、刘承忠为主,其中又以经过官方化和儒家化的刘承忠最为盛行。有的庙宇有塑像,有的则为木主,由于神主不一,其灵显圣迹及民间传说就不一致,这也会影响该信仰的生命力。其五,近代以来,齐东、沾化、阳信、博山、定陶、德平、东平、福山、阳谷、范县、莱阳、牟平、掖县、高密、广饶等县刘猛将军庙或湮或废,悬在刘猛将军上面的国家所给予的光荣难道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吗?刘猛将军庙的驱蝗功能难道不令山东民众动心吗?
其实山东是蝗虫发生的主要地区之一。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蝗灾于农业生产影响甚巨。元至元十九年(1282),华北地区六十余处发生蝗灾,遮天蔽日,人马为之所阻,草木俱尽,最终发生人相食的惨剧[22]。著名农学家徐光启曾指出:“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地有高卑,雨泽有偏被,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也”;“蝗之所生,必于大泽之涯,然而洞庭、彭蠡、具区之旁终古无蝗也,必也。骤盈骤涸之处,如幽涿以南,长淮以北,青兖以西,梁宋以东诸郡地,湖漅广衍,旱溢无常,谓之涸泽,蝗则生之”[22](《除蝗录》)。徐光启科学地指出了蝗灾的集中发生地区。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正祥进一步指出,中国蝗灾的分布,以黄河下游最为集中,尤其是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华中以南,蝗灾渐少,到了东南沿海,几乎完全没有。其发生频率又以鲁西北东昌府一带最高[23]。正是由于蝗虫严重危害农业生产,自从唐代姚崇首开捕治以来,历代农学家和地方官员,积极研究蝗虫的生活规律,总结捕蝗方法,印刷小册子或发布告示向民间推广(注:民国《茌平县志》、乾隆《馆陶县志》、民国《莘县志》、民国《武城县志》、民国《夏津县志续编》载有相关捕蝗文字。),这些都有利于防蝗治蝗知识的普及和推广。然而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对于蝗灾的防治经常是缺乏成效的(注:参见宣统《山东通志》卷三通记所载宣统元年(1909)之前相关蝗灾记录。),于是民众便对蝗虫由畏生敬,对之膜拜;或寄希望于神灵,所以驱蝗神的产生与传播是随着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山东作为蝗灾的重要发生地之一,驱蝗神的存在便是可以理解的了。前所述刘猛将军信仰在山东的一些情况,刘猛将军在山东的传播中遇到的无形的阻碍,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和山东还存在其他驱蝗神信仰相关。
(原载《济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3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国学网-中国经济史论坛 2005-06-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