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李真玉]从汉画图像看汉代农俗
  作者:李真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20 | 点击数:12018
 

  3、祭祀春神

  祭春,就是迎接春天到来的礼仪和风俗,早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就在立春日举行“迎春”“出土牛”等活动。“出土牛以送寒气”⒀。“以青圭礼东方”郑玄注曰:“礼东方以立春,谓苍精之帝,而太吴勾芒食焉”⒁。据《礼记·乐记》载,周天子在四季之礼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日,都要举行礼乐“迎气”仪式,认为不这样就会导致“寒暑不时则疫,风雨不节则饥”的可怕后果。

  到了汉代,在“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思想的作用下,迎接四季的礼仪仍被延续着,而迎春因象征着生命复苏的特殊价值而倍受重视,逐渐成为官方劝农的重要礼仪,民间农事活动的重要习俗。“立春遣使者循行风俗,宣布圣德,矜恤孤寡,问民所苦,劳二千担敕,劝农桑,勿夺农时”⒂。“季冬之月,立土牛六头于国都,郡县城外丑地,以送大寒”⒃。“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城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至立夏,唯武官不”⒄。“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秉耒把锄,或立土牛,未必能耕也。顺时应气,示率丁也”⒅。而《白虎通·五行》论及立春时说:“其帝太皞,……其神勾芒,勾芒者,物之始生,其精青龙。芒之为言萌也”⒆。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汉代的迎春之礼是在立春日立土牛、耕人、举行“出土牛”活动,官方设坛祭祀青帝、勾芒。《山海经·海外东经》云:“东方勾芒,鸟身人面,乘两龙”。《吕氏春秋·孟春》高诱注云:“勾芒少昊之裔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为木官之神。”由此可知,勾芒为木德,管理春天之神。而作为春神、木神、东方之神,同时又是青帝助手的勾芒成为理想的媒介将四季中的春天,五行中的木,方位中的东方和五帝中的青帝连接起来,预示着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的到来。

  在洛阳新莽时期的壁画墓中,勾芒为人面,八字须头戴三梁进贤冠,鸟身有双翼,长尾,朱雀形⒇。在江苏徐州汉画像中的一幅图中,画左是一座两层楼阁,上层为西王母戴胜扶几端坐,楼外侧有二神人执杵捣药,另有四位神人面向西王母居住的楼阁列队揖拜,自前而后依次为人首蛇身者(伏羲),马首人身者,鸟首人身者和一着冠持长剑者。四神人上方又有一鸟一狐,画中有一大树,树上有数鸟,树下二人,一人张弓射鸟;画右有二人击建鼓及斗鸡、比武的场面。而拜见西王母的第三位鸟首人身的神祗即为勾芒[21]。

  出土于南阳的“张景碑”就是对汉时南阳迎春之俗的佐证,该碑又称“张景造土牛碑”,刻于东汉延熹二年(公元159年)八月二十五日,碑心清晰可识225字,主要内容为郡守丞“告宛”吏民的公文,即同意张景“愿以家钱”承包举行立春仪式所需的一切用具(如土牛等)要求,并以此免除他家世代劳役。

  4、崇拜北斗

  北斗星俗称“杓星”,是人类较早熟悉的星宿之一,它是由天枢、天旋、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七颗星组成,因其在北方聚成斗形而得名。北斗星在我国古代“观像授时”的天文学史上占有十分特殊的位置,我国最早的历法《夏小正》正是以北斗为其核心的。到了汉代,仍是以北斗来确定季节,汉画中北斗星画像反复出现,则反映出了汉代崇拜和祭祀北斗星神的风俗。

  在南阳汉画中有一北斗星图,图中刻一满月,月中有一蟾蜍,右刻北斗七星,左刻相连星宿[22]。在山东武氏祠后石室第四石第四层刻北斗星君图,图中北斗七星整齐排列,四个星组成车舆,三个星组成车辕。车下无轮,有云气托着,云气中伸出一兽头蛇身怪物。星君坐于车内,头戴斜顶高冠。车后有人物车骑[23]。

  虽然汉时祭北斗又附会出新意,但祭北斗之俗在远古时代就已存在,而这种民俗作为历史的伴随物,它积淀着大量的、甚至是原始的文化因素,对北斗的崇拜,就是始于对农业星神——北斗的祭拜而衍生变化而来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来安排农时,人们从表面认识到北斗与季节变化有关,但却不能科学地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就将这一自然属性赋予北斗以神性,认为北斗是一位高高在上的,主宰气候变化,进而主宰农事和人类命运的神灵,所以很早就将北斗奉为星神,受到普遍崇拜。

  其次,是对巫术的信奉。巫术是人类建立在某种信仰或信奉的基础上,企图控制环境或外界事物所采取的行为。在汉代,农业生产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也达到了一定水平,但在大自然无常的状态下,原始的巫术情绪仍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并在他们认为不可控制的神秘事物上实施,希望以此达到他们所希望的目的。在汉画中主要表现在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雨水祈求。

  古代祈雨有专门的名称,曰“雩”。《公羊传》:“九月大雩”注“大雩,旱祭也。”从文献记载来看,夏代已经有了这种活动。殷商甲骨文中也有记录祈雨的卜辞。周代的祈雨之俗已相当盛行,“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24]。“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旱暵,则舞雩”[25]。而在《论语·先进》、《九歌·云中君》中则分别记载了鲁国、楚国的雩祭情况。降及汉代,上自天子,下至黎民百姓都要参加祈雨活动,统治者对祈雨活动是作为一种政务来对待而不敢懈怠,而广大百姓则深信这样做对消除早象是至关重要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国学网-中国经济史论坛 2005-11-30

上一条: ·[刘云]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考
下一条: ·[王子今]秦汉时期的“虎患”、“虎灾”
   相关链接
·[吴灿 柏仙爱]叙事、情感与认同:图像符号的文化构筑与共同体隐喻·[王小明]视觉人类学视野下的西王母图像审美探究
·[孙瑾]故事与图像人物的替代性演变·[梁韵彦]南渡坡仙:广州祠堂壁画中的苏轼图像研究
·[崔茜]农事年画的产生原因探释·[柴春椿]再现、象征与表现:从功能论解读汉宋间舜帝传说的图像叙事
·[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张杨格]当代视觉文化影响下民俗学田野图像研究
·[杨延平]汉代西王母神画嘉禾图像再探·[吴玟瑾]汉画像石中周公民俗形象的移入
·[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孙瑾]试论吐鲁番麻布诃梨帝母画像的构图来源
·[马梦莹]后土图像身份判断新论·[衣晓龙]作为心灵图像物化的徽州民居
·[王加华]中国古代农耕图像研究的理念与方法·[唐睿]圣王与孝子:帝舜图像谱系及其符号建构
·[孙冬宁]画中有戏·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
·[孟令法]越界—虚构化行为:仪式生活与图像叙事的非常态表达·[王均霞]朝向普通人日常生活实践的神话图像叙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