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十二生肖守护神》
去年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鼠年,而许多金店里推出的生肖金饰,“金鼠”大多成了美国米老鼠的形象。中国生肖,美国形象,尴尬背后是传统文化如何转型时尚卡通的话题。今天,历时一年的“生肖吉祥物卡通形象”征集活动将在上海公布12个优胜作品。已经走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十二生肖,是否因此拥有了中国原创的时尚版本?
生肖卡通缺位显现尴尬
十二生肖的产生渊源虽然有诸多观点,但毋庸置疑是中国原创。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等画家,都创作过与十二生肖有关的动物形象作品。每年的生肖邮票也在集邮圈子里拥趸无数。不仅中国有属相观念,周边国家诸如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等也都有属相一说。但是作为卡通形象的开发,十二生肖却被海外动漫开发商抢了先机。由于我国还没有合适的现代形象,在开发相关产品时往往不得已向海外购买版权。
虽然日本年轻人更重视元旦和圣诞节,淡化了春节,但是日本在1990年代就曾以十二生肖为主角创作了动画《十二生肖守护神》。故事内容类似《圣斗士星矢》,动物主角完全拟人化。同时,《十二生肖守护神》为了开拓欧美市场,作者还在命名上做了文章。除了老鼠名叫“爆丸”有点日本味道外,虎叫卡尔、龙叫多拉,都非常西化。
相比之下,中国原创动漫至今没有完整的以十二生肖为主角的动画。去年,许多厂商在开发鼠年纪念币时因为没有合适的卡通造型,最终只得向美国迪士尼购买米老鼠版权,尴尬背后,是中国原创生肖形象缺失的隐忧。
动漫开发不能只有形象
“中国画家笔下的十二生肖往往是动物原型,与卡通形象相比,拟人化程度较低,表现喜怒哀乐的感情的能力有限。”在此次“生肖吉祥物卡通形象”征集活动的评委和顾问中,包括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庆善、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刘魁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吴冠英等学者和业内人士。专家认为,生肖卡通的缺位在于之前原创动漫开发时过于拘泥动物形象本身,忽略了动漫最关键的拟人化和感情化。“机器猫、唐老鸭等海外动画,很多都脱胎于动物或机器,它们的成功就是突破了原型。”
历时一年的征集活动,收到了27850幅作品,不少形象显示出中国动漫设计的高水平,具有现代特色,而且摆脱了流行的日美卡通风格。但是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动漫开发也不能仅仅有形象。要让卡通化的十二生肖真正成为中国原创动漫的品牌,好的动漫故事和产业开发更为重要。
“机器猫”的流行,在于有上百集的系列故事;“kitty猫”的相关时尚产品很多,风靡热度多年不减。目前,“中国生肖吉祥物卡通形象”也开始酝酿自己的动漫故事,并将出现在动物保护等公益活动中,成为东北虎保护行动等的卡通代言。最新成立的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也将生肖吉祥物卡通形象作为挂牌的重点项目。从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到做成真正的原创品牌,十二生肖卡通形象面前还有漫漫长路要走。(来源:《文汇报》)
文章来源:人民网 2009年07月07日10:51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