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杰舜:你所说的王老师教学的东西对我们启发很大,所以我要跟你做这个访谈。我想知道的是,你和王老师谈了你的博士论文,那么你的博士论文想做什么?
张原:这个博士论文还是和我以前关注的问题有一些联系的。原来我研究的是贵州黔东南的苗族,他们的仪式和我现在要研究的这个地区的仪式有所差别。现在我开始进入西南的汉人社会,准备要研究屯堡人,将要涉及到他们的仪式和民间宗教,这个东西和我以前的研究是有联系的,但是也有区别。从苗族的仪式里面,我研究的更多的是他们的宇宙观怎么表达,主要是看它内部的问题;而去研究屯堡人的话,我要看他们和周边人的关系,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徐杰舜:人类学家就要善于交际,要善待他人也要善待自己,你的研究生宿舍生涯也是你的田野。
张原:确实,我住了5年的宿舍,2004年结婚后才搬出来,在外面租房子,但是和少数民族的同学住一个宿舍的这一段经历是很难忘的,也是跨文化交流的经历,很有意思。
徐杰舜:你是民院一条龙上来的,而我是民院一条龙老师上来的,而且是从广西过来的,从广西民大到中南民大,到中央民大,到的也是学校里最好的学科。回到刚才的那个话题,我认为民族学人类学的学科,在中国没有任何其他学科可以替代,所以有人要贬低这个学科,是他们的偏见。从“文革”之前被打成资产阶级学科被禁止,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学科复兴,人类学学科的运气一直不太好,被边缘化了。在体制上它变成了一个二级学科,比社会学都要低一级。为了这个问题,也做了很多的努力。最近何星亮在《光明日报》发了一篇文章,他意思就是说根据目前的情况,人类学应该和民族学并列为一级学科,他只是把大家的所做的努力,再用文章表达出来。但是到目前为止,教育部也好、国家学科办也好,都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我觉得在目前的情况下,因为同国际接轨,它必须是取得这样的地位。另外民族学已经强大到这种地位,它必须以民族问题为核心,其他那么多问题它解决不了,它不能拿文化做关键词,所以人类学必须受到重视。在中央民大这个情况还稍微好一点,两个学科的博士招生上、学科建设上都有同等待遇。但是别的学校还不行,无论是广西民大还是中南民大,都还要拿民族学来说话,人类学还是在一个边缘状态。
张原:现在西南民大也是以民族学来说话,但是也在申请人类学的硕士点。这个还会涉及申请一些课题的时候,会给你很多应用性的要求,以“民族”开头的一些课题还是会要求你解决现实的问题。而你要坚持谈一些理论性的东西的时候,这个就是一个麻烦。
徐杰舜:这个问题不是我们地方能解决的,它必须在中央一级把它调整过来。谈到这个我就想多问一个问题,你已经进入人类学领域那么久了,你又是跟着王老师在做人类学,我想请你对中国人类学做一个评价和对它未来发展及影响的探讨。
张原:作为一个学生我也不太好评价,但其实这个问题和我们刚才讨论的很多问题都是联系在一起的。我觉得中国人类学今天要取得发展的话,它还是要从自己的学科领域跳出来,和其他的学科进行广泛的对话,要对现代社会提供一种新的有一定影响的知识。今天有很多学术问题的讨论需要各个学科的学者参与进来一起讨论,这些讨论中我们会看到诸如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或者历史学家的参与,而人类学的声音有的时候会很弱。但实际上我们的观点、我们的意见,对于这些个问题的触及,我觉得是最有价值和启发的。
徐杰舜:那么说到这里,我想再追问一下,你对我们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同学有什么好的学习的建议呢?
张原:作为一个博士生来说,如果我已经选择这一行,而且也在读博士了,那么基本上我以后就在这一行走了,基本上是不会出去换工作的,那你首先要建立对这个学科的认同,如果没有认同的话,不知道人类学是做什么的话,那么你出去做的很多事情都会很成问题的。第二点,既然我已经读到博士生了,我认为还是我前面说的,要知道人类学家是什么,那么要成为一个人类学家,你不仅是要对人类学有认同,还要对它有激情。那个时候就要有一种冲动,比如说哪一个人提到一本书,是关于人类学的书,别人给你介绍了不错,但是你不知道,你要激动到当晚回去马上就要去找、去看,找不到,看不到,那这两天就会失眠。我觉得要激动到这种程度,才会有状态。我自己在2000年的时候还不敢说,对人类学有这种冲动了,但是从2002年读硕士开始,我对人类学是有这种冲动的。所以那个时候我看书,会自觉地看书,因为别人讲到这本书,我不知道的时候,那两天我会很难受,而且我看完以后会很兴奋;就是要有这种冲动去做,才能把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搞清楚。我想这两点都是基本的。
徐杰舜:非常感谢你今天能接受我的采访。我看到你们这些年轻的人类学博士,像你这样有激情有冲动有悟性的年轻学人,我相信中国人类学的希望都在你们身上,我觉得非常高兴也非常欣慰!也预祝你成为我们中国未来的人类学家!
【原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收入荣仕星 徐杰舜编:《人类学世纪真言》,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