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隋大兴城权贵宅第分布示意图
以上住宅分布情况,可图示如图1。历史文献中留存下来的有关隋代权贵在大兴城中住宅的记载,很不全面;我在这里所做的统计,也相当粗疏,一些零散的记载,没有顾及一一搜寻,但上面的初步统计结果,还是向我们透露出一项重要讯息,即在隋大兴城中,当初这些权贵们在选择住宅时,看起来有比较多的人,更偏好城市的西部。需要说明的是,在这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统计资料,源自舍宅建寺的记录,而在城西舍宅建寺的人,本明显多于城东,这样统计出来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掺有一些假象;或许有人以为,权贵们舍弃城市西部这些住宅,说不定正意味着城西不如城东更适于居住。这样来看待上述统计结果,也有一定道理,不过,高官贵戚施宅与僧,本是虔心礼敬佛祖的重大行为,这样做是为了求取佛祖的优厚回报,众多信徒们决不会都去特地拣选当时社会上普遍厌弃的恶劣地方来自讨罪过,佛寺的位置所在,其实会与权贵们的住宅一样,体现出当时大多数人在选择居住空间时所持的基本好恶倾向。况且所谓舍宅为寺,主人有时只是捐舍出其宅院的一部分房舍,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弃此而另行择地兴建住宅。譬如高颎捐舍其熙光坊(义宁坊)住宅为真寂寺(化度寺)后,高家即未曾改迁新居,直至唐高宗龙朔年间,颎玄孙高法眼,依旧居住在这里,当时人清楚记述说,高法眼的住宅“在义宁坊东南隅,向街开门,化度寺东即是髙家”。由此可以确证,当初高颎捐给三阶教教宗信行用作寺院的只是其宅院靠西面这一部分,东部并未捐舍。对于有隋一代大兴城内高官贵戚的居地,日本学者妹尾达彦曾经做过更为全面的统计,并绘制有分布图(见图2),结果同样表明,分布在全城中轴线朱雀大街以西的权贵宅第,要多于这条大街以东。
图2:妹尾达彦编绘有隋一代大兴城内权贵住宅分布示意图
隋文帝素来崇信佛教,在迁入新都大兴城之初,即指令朝廷定出一百二十所寺院的门额,宣布只要有人愿出财力,就可以领取寺额,自行建造寺院。于是,权臣贵戚富商等诸色信士,便陆续或捐宅、或置地,竞相兴建,到隋炀帝大业初年,这一百二十个寺额,已经被统统领走,建成佛寺。隋代大兴城中这一百二十所寺院,现在还有一百一十多所可以确定其名称和位置所在,其具体分布状况,如图3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寺院分布的基本趋势,与官员住宅完全一致,也是西部要远比东部密集。
图3:隋大兴城寺院分布示意图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