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万建中]隋唐汉族风俗演进的趋向
  作者:万建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22 | 点击数:5168
 

 

[内容提要]隋唐时期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对外交流的频繁、文化的昌盛以及社会风气的开放,致使当时汉族地区的民间风俗呈现明显的时代特征。胡汉风俗的融合给了汉族风俗重构和更新的机遇;大一统的皇权促使风俗向着更为规范、一致的方向演进,一些风俗上升为礼仪并逐渐固定了下来;富足的物产提供了时人充分享受生活的条件,享乐、挥霍的风气愈演愈烈。

[关键词]隋唐;风俗;演进;时代特征
 

本文刊于《思想战线》2003年第1期
 

作者授权本网发布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文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北京师范大学版块

上一条: ·[万建中]民国的风俗变革与变革风俗
下一条: ·[万建中]先秦饮食仪礼文化初探
   相关链接
·[张钰]从《金楼子·终制篇》看南朝薄葬风俗·[叶玮琪]实践民俗学视野下风俗教化的变迁与回顾
·[叶冰洁]六朝隋唐“凶宅捉怪”故事的叙事动力·[徐宇恒 乔英斐]中国疾病污名化的历史演进与文化领导权博弈
·[王兴尧]文本·仪式·节日:春联风俗传说的文化叙事·[汪涵颖]从巴蜀竹枝词看成都风俗里的“儒道互济”传统
·[覃金凤]敦煌词“民间词”观念生成演进的历史语境考察·[刘永发 薛熙明 焦敏]真武水神信仰源流及时空演化研究
·[刘樱紫]民间传说的地方化路径探究·[刘建华]日本民间信仰研究的历史演进:概念形成、学科互动与范式流变
·[李媛媛]数智时代非遗保护政策演进理路·[鞠熙]风俗与民俗
·[高忠严]从《郝星久日记》看抗战初期乡村知识分子的民俗生活及个体认知·[杜韵红]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生态博物馆研究综述:理论演进、实践反思与未来路径
·[崔金明 张微]眉户戏曲的研究现状、热点与展望·[阿都庆]蒙古语对联的文学演进:从口头传承到作家创作脉络
·[刘先福]芬兰历史地理学派的生成与演进·[张丽]“合欢枝”:竹枝词生成、演进、流布中的两体文学特质
·[杨宇]隋唐及宋元:中古时期七夕节的发展演变研究·[王娇 柏互玖]明清方志风俗志内容的构成、分布与历史成因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