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张小军]史学的人类学化和人类学的历史化
——兼论被史学“抢注”的历史人类学
  作者:张小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9 | 点击数:27267
 
 
二、史学的人类学化:摆脱历史的“悼词”情结
传统史学具有为过去“盖棺定论”的倾向,因为过去已然逝去。然而,历史并非是为过去写“悼词”,写生平,因为历史“悼词”的写作通常就是主持“追悼”的国家话语和权力的表达。史学家应该让历史“活”过来:让平民世界的日常生活、连续的过程脉络和当事人的想法活过来;让“悼词”的权力话语变成心平气和的历史“交谈”。
艾米克这样定义历史(Emiko 1990:6): 
 
历史指的是基于来自过去的信息试图再现过去的一种解释和建构。 
 
艾吉莫的历史表述更加直白(Aijmer 19975): 
 
历史是被学术性地生产出来的,历史并非“过去”的名称。 
 
在新史学家看来,历史也是一种创造
 
亨利四世被拉法亚克谋杀,这是一个事实吗?……这是自然所给予的吗?不!这是史学家的创造!无数次的创造!史学家在假设和推断的帮助下,通过细致的而又令人兴奋的工作,实现了这种创造(勒高夫 1989:11)。 
 
在史学家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话语和权力起着显著的作用。他们支配着人们的写历史和读历史。传统史学忽略了没有话语权力的一方:平民、日常世界和当事人,只是让政治精英和国家御用的知识精英去理解和创造历史。1976年,勒华拉杜利(Le Roy Ladurie)写出一部脍炙人口的人类学式的历史著作《蒙塔尤》,研究14世纪比里牛斯山区一个小村庄清洁派教徒(Cathar)异端的生活方式,记录了受访者自己说的话。这类研究引出了作为话语的历史学(history as discourse)(参见海伊 1999:35,37)。话语的史学一方面关注到当事人的叙述;另方面将史料从文字扩展到话语层面甚至进行话语的研究,例如史景迁(Jonathan Spence)研究了16世纪利玛窦(Matteo Ricci)在中国传教过程中,如何与中国政府和百姓对话,建构与中国人沟通的语言,通过这些话语在不同社会脉络中的意义,理解当时的中国(海伊1999:39, Spence 1985)。史学的“人类学转向”或者说“话语转向”,至少可以从人类学的四个研究传统体现出来:
1、口述史、生活史和生命史的研究。口述史的研究与人类学关系密切。汤普逊(Paul Thompson)的《过去的声音:口述史》(1978),是口述史理论研究的经典,其中回顾了大量各种口述史的文献。珀克斯(Robert Perks)和汤姆森(Alistair Thomson)摘编的有关口述史研究的文集《口述史读本》(1998),收集了三十多篇文章,其中也包括人类学家的文章,大致反映了近年口述史研究的状况。
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现代人类学理论形成之前,已经有一些民族志的研究涉及口头文学,如穆尔库(Matiji Murko)关于南斯拉夫口头史诗传统的民族志,它影响了后来的诸如对《荷马史诗》的研究(参见弗里 2000:21-45庞卓恒,1992)。二十年代,拉丁(Paul Radin)就已经进行口述的研究。拉丁花了许多年的时间,访问一位美国土著印地安人老巫师,由他口述从小到老的生命史,以其名字作为书名,写出了《雷霆:一个美洲印地安人的自传》(1926),对人们了解印第安人的宗教信仰和仪式很有帮助。此前,他还写过另外一本《一个温纳贝戈印第安人的自传》(1920)。30-50年代,生活史的研究主要受到心理分析理論的影響(巴諾1979:307,先後有一些著作問世,如《太陽酋長:一個霍皮印地安人的自傳》(Simmons 1942)等,但是生命史的研究并没有成为主流,因为大理论(grand theory)始终吸引着人类学家的兴趣。直到六十年代以后,口述和生活史或生命史的研究重又流行,兰纳斯(Lewis Langness)的《人类学科学中的生活史》(1965)是许多人类学研究生必读的教科书。1981年,他又和弗兰克(Gelya Frank)合写了《生命:一个对传记的人类学观点》。在有关中国社会的研究中,前述林耀华的《金翼》(1947)作为自传体的小说,已经是个人生活史和生命史的范本;托宾(Joseph Tobin)与吴燕和等合写的《三个文化中的幼儿教育——日本、中国、美国》(1989),主要资料就是儿童生活录像、教师和家长的口述。黄树民通过80年代对厦门林村一个党支部书记的访问,写了一本口述史加生命史的民族志:《林村的故事——1949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1994)。人类学的口述史和生命史研究,不仅影响到史学,还影响到社会学等其他学科。
2、田野研究(fieldwork)和民族志方法(ethnography)。克拉克(Samuel Clark)曾经指出历史人类学有三个主要贡献,第一个就是合并了历史研究的田野工作(另外两个贡献是对人们真实的日常生活的关注以及对地方群落的研究)。(克拉克 1998:386)人类学的田野研究是一种基本的方法,对于传统史学只重视精英文本的倾向,田野研究和田野文本是对历史重新解读的重要方法,也是理解平民史、连续史和当事人想法的主要研究手段。蔡志祥曾经论述“走向田野的历史学”。(蔡志祥 1994)历史的田野研究主要包括田野访谈和田野文本的搜集,在中国史学中,司马迁的《史记》,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等,都有“田野”的成分。民族志方法则包含了田野研究和民族志的写作,其中最重要的,是蕴含在其中的“问题”意识。盖茨在《尼嘎拉:19世纪巴厘的剧场国家》中,列举了三种对史料建立解释性模式的方法:一是比较借鉴他者模式的方法;二是历史社会学(诸如建立理想型模式)的方法;三是基于民族志的阐释方法。他的研究方法之核心是田野研究的民族志方法,由此建构19世纪巴厘国家组织的图像,并从中梳理出有序的主线。(Geertz 1980)不过,对民族志方法的强调固然重要,但是“模式”的追求不一定可取。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学术论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义彬]地方性知识作用于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
下一条: ·[麻国庆]比较社会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的互动
   相关链接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王小明]视觉人类学视野下的西王母图像审美探究
·[姜容]绣映湘魂:艺术人类学视角下湖南湘绣的保护与传承·[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
·[王加华]中国古代农耕图像研究的理念与方法·[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岳永逸]风俗与民俗: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史学根性和民族性·[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
·[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
·[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周星]民俗语汇·地方性知识·本土人类学
·[施爱东]讲故事的民俗学:非常事件的正常解析·[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
·[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胡蓉]浅议《天工开物》的人类学意义
·[王京]民俗学与历史学的对话·[马威 哈正利]在科学与人文之间:马林诺夫斯基的现代性人类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