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林继富]喜剧传统的地方叙事
——《皮匠驸马》的语言魅力
  作者:林继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24 | 点击数:20065
 
《皮匠驸马》的喜剧语言
都镇湾流传的《皮匠驸马》通过口头语言制造出强烈的喜剧效果,它代表都镇湾民间叙事传统的一种方向和民间叙事传统的一种表达方式。
口头语言是民间传统的载体,它不仅构成传统自身,而且通过两个方面体现民间叙事传统:一是非语言符号系统,即以人的动作、姿势、表情传递思想、情感的哑语方式,这种非语言符号系统“只有在共同的传统背景、心理结构、感知方式、思维方法或彼此双方熟知对方的传统背景,心理结构的条件下,才能彼此理解和接受”[7];二是语言符号系统,这个系统由口头语言符号系统和书面语言符号系统组成。口头语言迅速、灵活具有弹性,受环境影响大;书面语言准确,固定,不受环境影响,但是受制于个人的影响。《皮匠驸马》故事在表现都镇湾民间叙事传统方面充分采用了非语言符号系统和语言符号系统的艺术技巧。
口头语言表达思想的方式很多,其中读音的轻重能够使一句话的意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制造出非同凡响的艺术效果。都镇湾《皮匠驸马》故事中“一字不识”的情节不仅是该类型故事的标识,也是该类型故事制造强烈喜剧效果的重要元素。皮匠因随意说出“一字不识”而糊里糊涂地成为驸马。究其原因,他在说“一字不识”的时候,没有重音节,其意义为一个字都不认识,皮匠说的是实话。然而,招聘驸马现场的官员看到一个又一个手拿考卷,愁眉不展,无所适从的应聘者,突然一句“一字不识”闯进他的耳鼓而喜形如色。原来“一字不识”这句话的理解有多种意义,看官们将重音放在“一字”上面,于是这句话的意思就变成了试卷或皇榜中所有的文字中只有一个字不认识,招为驸马不算过分,“天下这么多文字,只有一个字不认识,才学也是不浅啊,既然认得所有字的人没有,只有一个字不认得也可以了”,他们也没有错,错在哪里呢?“错”在民间叙事语言的多变机巧,“错”在民间叙事受制于不同语境的干扰。由于读音不同,语义完全相反,民间语言的模糊性常常因故事中的语言歧义所致,往往因人、因时、因地变化而出现不同的意义,有时甚至出现截然相反的解释。故事在语音的干扰下产生了强烈对比,制造喜剧效果,激起听众朗朗笑声。
音近、音同而语义完全不同的字、词搅和一起,在特定的场合生发出不同凡响的喜剧效果。它往往借助方言土语与书面通行语的错位、对比,产生出乎意料的结果,这种叙事技巧在都镇湾《皮匠驸马》故事考验三姨佬的情节中普遍得以采用:
叫他跟大姨佬、二姨佬讲个学问,问下子他读了什么书。他们都回了,大姨佬、二姨佬问了:“兄弟你上回给我们写的信叫我们回来过月半,你的学问很不浅哪,你读了些什么书啊?”他说:“大哥、二哥,我读书没读个什么书,我读了风吹叶儿偏。”大姨佬问:“经书你读了好些?”他说:“经书我没读好些,我只读了挖地拱金。”大姨佬又问:“兄弟你住些什么屋?”“我没住好远的屋,我只住了高楼大厦。”
这一下,丈人又把姑娘叫来,又来训她。他说:“我说了他行,你说他不行,叫你大哥、二哥陪到他讲经文啦,他们说那他读得好。他读书读的风吹叶儿偏(篇)哦,我们都进了学,风吹叶儿偏(篇),我们还从来没有见过。读经书,他读了挖地拱金(经)。挖地拱金(经),我们哪里读过。我问他住的什么屋,他说,他住的高楼大厦。”[10]
故事因为“偏”与“篇”、“金”与“经”音同或音近将两类本不相同的表述及完全相反的意义搁置一起,捏合一起,在同一个舞台上创造强烈的喜剧效果。
如果说上面主要通过语言特殊方式表达喜剧传统的话,那么《皮匠驸马》故事通过非语言符号中的手势语言创造了另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喜剧场面。
丈人进门就死话不说,把脑壳一摸,三女婿就脚一蹬;丈人把肚子一拍,三女婿就把屁股一拍;丈人把大拇指一伸,三女婿伸两个指头。
对于这些动作,丈人佬和女婿的解释截然相反,丈人佬的解释是: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林继富博客

上一条: ·[郑土有]中日民间目连故事及目连文化比较
下一条: ·[王焰安]对“鲁义姑姊”型传说的考察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林继富]民间故事讲述与共同体建设
·[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毕雪飞]牛郎织女故事在日本中世的生成与叙事观的转变
·[祝鹏程]传统的圈层化建构与符号化挪用:对当代北京小剧场相声的考察及反思·[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
·[赵靓]数智三月街:大理街子的平台时空与新兴民俗·[张子健]商汤“桑林祷雨”的神话思想与叙事分析
·[张赵]疾病叙事的故事诗学分析·[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张静]贞孝、智谋与爱情:冯梦龙女扮男装故事书写中的双线结构与伦理叙事·[张寒月]妇女、传统手工业与民族地区新内生发展
·[袁玥]传统与现代:论张亮采的民俗观·[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
·[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余红艳]景观叙事的故事诗学阐释
·[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
·[杨云昊]白族乡戏吹吹腔的民间传说与神灵叙事·[杨蕊朵]墨江县哈尼族碧约支系牛皮大鼓舞叙事内容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