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林继富]喜剧传统的地方叙事
——《皮匠驸马》的语言魅力
  作者:林继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24 | 点击数:18955
 
皮匠面对困难沉着应对,用近乎愚蠢的举动将才艺精湛、学富五车的大女婿、二女婿弄得不知所云:
信他写不到,就满到处找沙包子,就是土包子,在院里一揉,再往纸上一放,放了以后用脚一扒,上面印些印子,扒了以后一起寄出去。大姐夫二姐夫一看,这是写的什么字?我们都认不得,估计是接我们回去过月半的,这时候嘛!
他们都回来过月半,丈人把三个女婿请到一路坐起在桌上。丈人问:“你们哪么三个一路回来过月半呢?”大女婿和二女婿说:“是三妹夫给我们写的信,是不是您叫他写的?”丈人说:“是的,我说了的。他信写得怎么样?”“那报告岳父老人家,我们一个字都不认得,他一色的英文字,我们是猜您接我们回来过月半的。”[12]
明明是小孩式的涂鸦,却被经纶满腹的大女婿、二女婿当作不曾见过的英文字码。一正一反,一高一低,把遮满文化的女婿道貌岸然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我告诉你,你大哥二哥回来再就要邀你讲盘古开天地。我给个饼子你藏着,你怕不记得呢,他们讲盘古开天,你就把饼子一摸,就讲圆古开天。如果你不记得就把饼子一摸,饼子是圆的。”
哥哥把饼子统起,把饼子弄破哒,成两个半边了。大姐夫二姐夫进来后,恰恰是讲盘古开天。他说:“盘古开天有什么讲头?”“要就讲瘪古开天。”他一摸,饼子是个瘪半边了。他们又说:“瘪古开天在哪个朝代呀?”他说:“瘪古是盘古的爹,你看是哪个朝代?”讲散了后,丈人就问大女婿:“你们盘古开天是什么讲的?”大女婿说:“那我们奈不何他。我们讲盘古,他讲瘪古;我们问盘古是哪个朝代,他说瘪古是盘古的爹。他连盘古的爹都知道,那我们讲不到。”[13]
讲述者的巧妙构思,将都镇湾流传的《瘪古是盘古的妈》[8]嵌入故事之中,成为攻讦地方文化精英的有力武器,显得自然而贴切。对于被上层社会津津乐道的“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常常作为历史和文化的开篇,也是文人接触精英文化的第一课,因此,传承人设计用盘古开天辟地考验皮匠出身的三女婿是再好不过的了。然而,故事主人公在精巧的铺垫中,“由原来的讲个老家伙呢?他们要跟你讲盘古开天呢,你就讲个圆古开天,圆古是哪个朝代的呢?你就说圆古是盘古的爹”[14]的预设情节中,却因将装在兜里的圆饼子弄破变成瘪饼子,手摸口出,圆古变成了瘪古,这个精巧的艺术机关让听者真正体会到了民间的大智慧、大幽默,以及传承人构思故事的巧妙之中包含着诙谐的艺术传统。在这里讲述人以自己的演述技巧充分展示都镇湾内部知识的魅力,充分展现传承人如何熟练地运用内部知识抨击所谓的文化精英的种种举动,掷地有声,酣畅淋漓!
当我们聆听《皮匠驸马》故事,发出爽朗笑声过后,看清的是乡土文化与精英知识之间发生的冲突,内部知识与外部知识的交锋以及传承人鲜明的传统倾向性。明明不是文字,明明历史中不存在的事实,明明是杜撰出来的人物,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询问究竟,大姨佬是这样、二姨佬是这样,老丈人也是这样,他们代表了民间知识阶层的惯常心态。对于一个个饱读诗书,却又不求甚解,为了保全自己的脸面,常常不懂装懂。明知漏洞百出,却没有一人去穷究真相,就连用揉沙包方式留在白纸上斑斑点点的污迹,也赞不绝口地说这是“绝妙”的英文字码。民间讲述者用如此轻松幽默的语言,将达官显贵、文人才子的虚伪面纱撕得粉碎,撕得干净!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林继富博客

上一条: ·[郑土有]中日民间目连故事及目连文化比较
下一条: ·[王焰安]对“鲁义姑姊”型传说的考察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
·书讯 ‖《21世纪的歌手和故事》文集出版·[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
·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朱韵伊]表演传统的新生及其受众的饭圈化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赵永恒 郭静暄 马驰]传统体育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张旭]民俗舞蹈中的身体建构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