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钟敬文]中国的植物起源传说[1]
  作者:钟敬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4-02-13 | 点击数:17584
 

        结 语

        我抄述了前面各节所举的古代植物的起源神话之后,颇有一些感想。

        第一个感想,是关于记载方面的。

        虽然现在有少数学者,见我国古代神话在文书的记载上,比不上希腊、北欧等的丰富美丽,因而探求它的理由时,说是由于民族性的崇尚实际之故[45]。这个解说,粗看去像很近理,但实在是颇欠妥当的。神话传说的产生,是一般的人群在文化比较幼稚时必须经过的阶段,古今中外,恐怕曾经存在过的民族,能够不经过一个产生神话时期的是恐怕很少吧。因种种条件的关系,各民族神话的内容,或有不同的地方,而于数量上也当有若干的差距。这是我们应当要承认的。但是较崇尚实际(按即指我国古代之早从事耕种事业)的民族,便不能产生多量或性质伟大美丽的神话,这怕是忽视了世界各民族神话产生的实际情况吧。神话的产生及传播,自然不始于从事耕稼的农业时代,但农业时代,乃是许多民族有力地产出及传播神话的文化阶段。中国的农业时代,开辟得很早(据考古学的资料看,在商朝,农业已经占着相当的位置了)。而且直到近代,还以农业为主。这期间民间产生了大量丰富的而又性质繁杂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只要查看一下秦汉以来许多文籍,便不会否认的。但从中国民族历史的悠长和地域的广大看,古籍中所保存的,恐怕不及原有物的十分之一二。

        这是事实。现在我们所要论及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神话的记载大都十分简略。凡读过《山海经》、《天问》、《淮南子》等著作的人,都可以窥见我国古代神话材料的丰富吧。但同时又要感到如何的惋惜呵!在那里,许多极美丽的神话,大多只剩下一个粗略的轮廓,甚至仅留得只鳞片爪,使人难于恢复它们的原貌。虽然我们不能否认,晋代以来,许多杂记、笔记或传奇小说中,颇有一些比较详细的记录[46],但究竟为数极少。中国神话和民间故事等等的最大的劫难,是缺少著作家较详尽的记述及很少保留伟大的民俗诗人之歌咏(或原来缺少此种歌咏)。我们现在试图稍稍补救这个缺陷,当如黄先生所说过的,一方面努力于现在民间口头传述的搜罗记录,另一面把古代文籍上所记载的加以搜索整理。这样的工作,对中国神话学,乃至文化史的探讨,都是极必要的。

        第二个感想,是关于神话内容方面的。

        我们常以为“无中生有”这一个思想,是一般文化极幼稚的原人所独具的。因为我们在神话、民间故事中,常看到这一类思想的表现[47]。但据现代某些神话和宗教研究者认为,“依至上者单纯的命令的创造,对于在低度发展的野人,是全不可解的事,彼等仅知由劳动使转向的变形。”[48]这虽然是仅就“开辟神话”方面说的,但适当地应用在一般的神话上,我以为也是不十分错误的。依人为的劳动,使事物起变化,这是文化极幼稚的原人的一种深刻的经验。所以在反映他们的经验和思维的神话里,这种要素自然是要深重地被保留着。

        本文前数节所举的植物起源神话,推而至于世界各自然民族同性质的东西,大抵都是以为某植物为某人或某物所变成的(自然,说是由某大神用命令造成的,也非完全没有,但那恐怕当属于较高的神话阶段的产物了)。这些神话虽然极少提到劳动的事,但从一物变化为另一物的思想是显而易见的。不取“无中生有”的形式,而取着“物体转变“的形式,这在原人思想的考察上,是很值得注意的。

        末了,我要再郑重地声明一下。黄先生和我所论述的植物起源神话,都是限于我国前时代所记录的。现在新从民间搜集起来的这种记述,为量固颇丰盈,在质上也很有足供论究之处。关于它的罗列和考察,留等将来有相当机会时再续写吧。当然,关于前代的记录的论述,也希望有个弥补缺漏的机缘。

 

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九日夜写成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钟敬文]从石龟到石狮子[1]
下一条: ·[钟敬文]蟾蜍、兔子和嫦娥[1]
   相关链接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朱林]民间传说的本土化与区域互动
·[邓清源]元基因与地域性·[周巍]民间故事母题的融合与迁移
·[赵欣璇]以“写”代“说”:陆稼书传说的生成机制·[于波]景观化与非遗化:伏羲传说的当代呈现
·[杨云昊]白族乡戏吹吹腔的民间传说与神灵叙事·[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
·[徐洪绕]徐福传说的可能及价值·[肖志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孟姜女传说的价值研究
·[吴玟瑾]乾隆下江南口头传说中的唬弄特质·[王淑英 范家婧]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李宓本主形象分析
·[王敏琪]传统的变奏:杭州东坡肉的叙事变迁与经典生成·[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
·[宋赫]史事传说的传奇形态及其创编动力·[商梦圆]陕西白水仓颉传说与仓颉信仰的日常表现形式
·[任正]论苏东坡传说的大故事文类与文体之美·[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
·[宁文忠 蒋青芹]民间传说在地域社会中的流变·[孟媛媛]礼让文化传承视域下的“六尺巷传说”景观叙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