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钟敬文]斗牛的起源与农耕[1]
  作者:钟敬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4-09-03 | 点击数:14082
 

        要详细地阐明这个问题(单指后者——即中国式的斗牛与农业的关系),我们不能不作下列数点谈述[3]。

        第一,我们先来探问这个颇像有点迂远的问题:中国的农业时代发生在什么时候呢?据旧史所说,伏羲开始教民畜牧,到神农时代,便发生了农业。但这种时代,现在学者多承认它是“神话及传说的时代”,虽然其中不无包含着许多事实的影子,但其“时间”及“人物”都是缺少可靠的确定性的。并且这种人物和时代,只是当日某一个氏族或部落的呢?还是真如我们后代史家所想象的那样,主要地属于我们全民族的原始祖宗及原始时代的呢?这也是很大的问题吧。

        倘转到比较可靠的材料上检查,则在商朝末叶[4],他们尚是“一种粗耕的、兼田渔游牧的经济生活的民族。”至于农业上用兽力(在中国大都用牛,所以“犁”字以“牛”)的事,据近年国内学者的考究,同得到“开始于周代”的结论[5]。这大约是颇靠得住的吧。

        第二,要谈谈牛在我国过去被注意及敬重的情形。如我们所知道,牛,这种驯养的动物,因为它与人类生活之关系,所以它在许多民族间多曾被虔敬地重视过。例如古埃及与印度的先民都达(Todas)对于牛的崇敬之忱,真是达到极点了[6]。

        中国古代对于牛的注意和重视,在文献上是颇不贫乏的。例如,仅从文字上看,凡牛之雌雄、牛岁、毛色、行动、鸣叫等,皆有特定之字(参见许慎《说文解字》卷二)。此外,如万物的“物”字,告诉的“告”字。皆从牛得其义,可想见我们古代祖宗的生活和牛类关系的紧密了。

        像古埃及或现代许多文化落后的种族那样崇奉牛神的事,在我们中华民族,似尚未见有此种较显著之文献的发现。但对于牛的尊敬的情绪,直到现在,在村落及小沛镇的人们的头脑中,是仍然相当地保存着的。《礼记·月令篇》有“季冬之月……出土牛以送寒气”的话,可见后来所举行的“迎春”的隆重典制(汉唐以来,“土牛迎春”,为朝廷及地方之重要典制。见《续汉书》李涪刊误等),它的来源是极古老的了。又《王制篇》云:“诸侯无故不杀牛”。注云:“冶者,民之命,牛植谷,故王制禁杀”(现在乡间还有以杀牛为罪恶的。这恐是混合了原始农业社会思想及佛教的“好生观”的结果)。从这些断片的材料中,以考古代农业时期,对于牛这种牲畜的重视当不是全无一点把握的吧。

        第三,关于牛的性格,我们也想顺便说点话。如我们所知道的,一切的家畜,在原始时代,都是“野生”的。人类至了驯养野兽的成功,在文化史上便开始了极光荣的记录。据考古学者们的探究,到新石器时代,才有人类驯养动物的遗迹。而在几种被人较早豢养的动物之中,牛类便是其一。

        不错,牛在许多被豢养的动物之中,也算得上是极驯服的。但它终是动物——由野兽变成的家畜动物,它不免有“野性”迸发的时候。《说文》“?”字训“触”,“告”字训“牛触人,角著横木,所以告也”。又《周礼》有“封人掌……饰其牛牲,设其奔衡”的语句,杜子春云:“?衡,所以持牛,令不触人。”[7]由这些看来,牛类常有发作野性的事可知。关于牛斗的文献,如辛谠的勇持斗牛之角(见《唐书·辛谠传》),崔安潜的爱看它们竞斗的姿态等(见《北梦顼言》),都不是什么很特殊的事例。

        第四,不妨提一下文化荒野幼稚的种族,他们的游戏娱乐与禽兽的关系。因为人类早期的生活(狩猎的、畜牧的、农耕的)与动物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因之反映在他们文化上的物事,也不能不以这为主要成分。原始民族以及一部分开化较迟的民族(甚至于文化已经很高的民族),他们的娱乐——日常或定期的娱乐,以禽兽(尤其是兽类)为对象,是非常普通的事。各民族的戏剧及踊舞,其起源及扮演,很多是以兽类的动作等有相当的关系的。随便举点例子,如古希腊人“春祭”时饰马尾、效牛鸣以娱神,印第安人等有饰小羊惧狼以诱水牛来救的简单戏剧(见克尔沃唐(Chlverton)的《论艺术之起源》),日本人的狮子舞(见西村真次教授《文化人类学》第三章第八节),澳大利亚人的蛙蝶舞(见格罗塞(E. Grosse)博士的名著《艺术的起源》第八章)等。我国有些地方每到了旧历新年常有弄麒麟、狮、象等娱乐的事[8]。

        至于直接以禽兽之类为戏的事,更是各民族所习见的。印度人的玩蛇(见松村松林博士的《惊异与神秘的生物界》等著作),马来人的斗鸡(见《马来半岛土人之生活》),土耳其人的斗公羊(见英人密林根(Milingen)氏所著《土耳其》),以及中国人的斗鸡、斗蟋蟀、玩猴于及绵羊等,都是好例。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钟敬文]古代民俗中的鼠[1]
下一条: ·[马昌仪]论猪的文化品格
   相关链接
·[萧放 叶玮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有感与有效路径探讨·[杨俊安]文学与民俗的交融:《窦占龙憋宝》中的民俗生活
·[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贺少雅]冬至消寒会考论
·[林旻雯]民俗生活中的掷筊实践与衍变·[李建宗]书写青海民俗生活的皇皇巨著 ——简论《青海民俗志》
·[黄涛]从百姓口头采集俚言,用民俗生活阐释语义:《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俗语》的编纂思路与学术理念·[陈杭勋]多点民族志视角下民间传承群体及其实践与民俗节日差异化
·[陈杭勋]多元主体理解与建构下的民俗文化多样态存续·[陈杭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乡土社会对文化行政的适应与利用
·[黄龙光]民俗艺术田野调查与艺术民俗志书写·第二届“农耕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学术研讨会在南京高淳举行
·田野║ 从民俗生活实践走近地方文化: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文化考察记·苗族鼓藏节里的斗牛文化
·[王辉]民俗生活与文化心理的呈现与反思·[黄静华]作为民俗生活实践的拉祜族“厄莎”叙事
·山东省民俗学会“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民俗生活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徐赣丽]公共空间与民俗生活
·[陶立璠]现代生活与传统生活的对接·[刘秀峰]浙江缙云张山寨“七七”庙会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