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其宗中社的煨桑习俗
(一)煨桑材料
其宗中社的煨桑材料,从大的方面来说,其构成与支特社相同,也包括精料、“净水”和粗料(Sang.Lu)三部分。
1.精料。其宗中社所用精料与支特社同。配料包括炒青稞面、“五籽”、“五宝”、糯米谷花和土红花的干制花朵等。材料都要选用优质洁净者,量也要足。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对精料的成分,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要选取日常食用之物即可。
制作过程与支特社基本相同。当配料备齐掺好之后,还要设香案,将全部或部分混合料供起,待请来活佛或喇嘛吟诵经文将其“净化”(得以“开光”)后,才成为真正的精料,然后即可妥善收藏起来,以备数月甚至全年煨桑之用。若用饵块粑粑代替“五籽”时,需要切成小块,晾干,储藏于阴凉干燥处。
在选料和制料过程中,还有如下一些细节:
(1)“撒谷花”:这是制备精料过程中的一种特殊习俗,即当全部或部分配料混好之后,要在里面再撒入一些糯米制的爆米花。这些爆米花具有特别的含义,主要是用于对龙王的祭拜。
(2)部分家庭还谈到,若无“谷花”时,也可用干净的大米代替。
(3)配备“五籽”时,所选的五谷中绝不可用高粱,因为高粱只在僧侣进行超度仪式时才烧用;部分家庭也从来不用荞麦、大豆和包谷来制备精料。
(4)精料中还可掺人白糖、茶叶、酥油、奶渣,如果手头有这些材料的话。
(5)还有的家庭,到神山上煨桑时,选用稻谷(未脱皮)、大米、青稞籽、炒青稞面、小麦、孔雀草或万寿菊,作为精料的配料。
(6)少数家庭用糯米粉替代“谷花”;还有很少数的家庭在精料中只用大米,其他的全不用。
2.“净水”。要用拂晓时分汲取或接取的干净、新鲜的清水,或是用浸泡有孔雀草或万寿菊的清水,将其装在干净的瓶子中,置于干净的地方备用。选用清水,是取“清纯”之意。如果有牛奶的话,还可在清水中掺入牛奶。逢年过节时,还可用葡萄酒。现在,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煨桑仪式也发生一些变化,有些家庭已开始用纯净水做“净水”。
3.粗料。其宗中社所用粗料也呈复合型,其中包括:(1)柏类:侧柏(俗称“香柏树”)、干香柏的(干或湿)根材和枝叶,也有人从远处购来其干根材备用;(2)松类:云南松(原变种)的枝叶;(3)栎类:川滇高山栎(用无刺者)的枝叶;(4)其他灌木类:清香木的枝叶;(5)蒿类:“白蒿”、“蒿枝”的干制全株。
其宗中社还有人以“五粮”④作为煨桑的材料。
其宗中社几种重要煨桑植物也都有其特定的文化涵义:(1)侧柏(俗称“香柏树”)的含义同香格里拉县。(2)毛莲蒿(俗称“白蒿”)代银,叶厚质柔,枝叶及茎呈淡绿色,通体为银白色短绒毛,干株呈苍白色。百姓采其新鲜干净的植株,于阴凉通风的高处悬挂,待其脱水或半脱水后,做粗料随同云南松(原变种)、清香木等烧用,以代替精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配料白银(细末态)。该配料象征阴性,是专用于供奉月亮或月神的。(3)川滇高山栎代金、玉,叶革质,较厚,上面翠绿色,被蜡质层,有光泽,下面是鲜黄或土黄色的微颗粒,粗糙,有毛毡样手感。百姓采其干净完好的枝叶,定期定时烧用,以代替精料“五宝”中的金和翠玉(均为细末态)。该材料还可一物二用,叶上面翠绿的部分可代翠玉,叶下面鲜黄的部分可代金,为百姓所普遍喜用,在藏传佛教传统祭供仪式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煨桑过程
其宗中社的煨桑过程与支特社基本相同,差别主要体现在:(1)云南松(原变种)可有两种用途:因其松针整齐且长,常被用来打扫煨桑炉和白塔桑炉;又因其松针较密,在煨桑时还可用来蘸取“净水”,洒在煨桑炉口外。(2)有些家庭煨桑,每天早上是用清水和牛奶的混合物,其他时候则是用清水;①敬龙王时,则必须用清水;②在特定日期,还要用葡萄酒作“净水”;在调查中发现,有占1/3的家庭使用浸泡有孔雀草或万寿菊(代表纯洁)干、鲜花朵的清水作“净水”。(3)高山柏的三种用途:某些家庭用其干根材代替粗料和精料烧用,这些干根材需插在家中特设香案的小香炉上燃用;其干根材还可代替藏香、檀香和卫生香使用;采集其枝叶用于煨桑的做法在其宗地区也有,但很少见,故与支特有别。
(三)煨桑活动
对于煨桑的时间,其宗中社村民有多种选择:在家中煨桑,一般是每天早(早饭前)、晚(晚饭前)各一次,或仅是每天早晨净面后一次。还有人是在每月初一、初十和十五三天的早、晚各一次。另有少数人仅在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的早、晚各一次。早上煨桑,是祈求事事顺利;晚上煨桑,是祈求家道昌盛。③到神山、白塔煨桑,则是在每月初一、十五各一次,或是每月初一、初十、十五各一次,也有人是在每月初十、十五各一次。
老年人每天都要煨桑。每月十五,全社的老人还要聚在一起煨桑诵经,由各家轮流布设集会会堂并负责接待,活动主要包括展示唐卡、“点灯”、煨桑、诵经等。
过年期间,从除夕一直到正月十五,家中每天早、晚都要煨桑。大年三十,家中、神山和白塔均要煨桑;大年初一,全家人还要星夜抬经幡到神山(西向)、白塔煨桑,在神山上悬挂起红色经幡;大年初六,全社集体到石门关神山(南向)煨桑,在神山上悬挂起黄色经幡;大年初八,全社集体到水头龙宫煨桑;大年初十,全社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到达摩祖师洞神山(北向)煨桑,在神山上悬挂起蓝色经幡,另一部分人到莲花生大师法地神山(东向)的铜菩萨庙煨桑,在神山上悬挂起白色经幡。过年时,还要请喇嘛到家中做法事,此时家中要煨大桑,其中在室内做两次,在院中做两次。
农历四月初一(达摩圆寂日)、八月十五和冬至这三天,百姓所用的“净水”为葡萄酒,用法用量同清水“净水”。此习俗始于乾隆年间,其时达摩祖师洞的来远寺刚刚建成,该寺规定,在重要日子要用红葡萄酒供奉佛祖和众神,由此带动四方僧众遍求此物并虔诚地用于祭礼之中,随后,百姓也逐渐开始使用这种非常贵重的供品。由此可见,大的寺庙对佛教习俗的传播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所在区域民俗的形成和变革也能产生相当深远的影响。每年农历六月,全社各家要备好自家的“五粮”,一起到神山(西向)煨桑。用此“五粮”煨桑,是祈求保佑全社五谷丰登,保佑人们丰衣足食。僧人家庭,每月还要用云南松(原变种)煨大桑一次。
平时家中有人外出时,全家人都要到神山煨桑祈顺。遇到好的日子时,也要到神山煨桑。家中出事时,则要延请喇嘛到家中办理佛事,此时需按喇嘛的嘱咐采集某些特定种类的花卉烧用。去龙潭祭拜时,精料中还加入牛奶,这是为了祈求保佑夫妻恩爱。遇到天灾、虫荒时,全社还要延请高僧过来,到神山念经、煨桑,这时要煨108次。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族研究》2007年第5期 【本文责编:思玮】
|
|